土户通常是指封建时代各地土著(世居)并编入户藉的民户。同“客户”相对称。隋唐时期一般指在本土受田纳租调和服役的均田民,随着封建剥削的加重和土地兼并的剧烈,大批均田农民破产,背井离乡成为客户。到唐中叶以前,土、客之间,仍然主要是户籍与地域上的区别。但两税法颁布,规定“户无土(或作‘主’)客,以见居为簿。”不论原来是土户还是客户,只要有资产,均成为两税户,列于国家正式户籍,通常只称主户,不再与土户通称。而没有资产的雇农、佃农,不列入正式户籍。这时,主户包括地主、自耕农、半自耕农,虽非一个阶级,但都是有产者,而作为雇农、佃农的客户则属于被剥削阶级,经过唐末、五代,到宋代,主户客户的区别,成为地主及自耕农与佃农的区别。 土户土,“上”之误。上户,指上等人家。《水浒传》本句即作“上户”。 《金》一: 于是众乡夫猎户,约凑有七八十人,先把死大虫抬在前面,将一个兜轿抬了武松,径投本处一个土户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