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财富统计学研究国民财富数量方面的统计理论和方法的科学。社会经济统计学的一个分支。 国民财富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间一定地区范围内所拥有的物质资料的总和,包括国民财产(积累的劳动产品)和用于生产 (或已探明可用于生产)的自然资源(土地、森林、矿藏、水力资源等)两大部分。国民财产是全社会历年积累下来的劳动产品,包括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的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物质财富的储备和后备)等; 自然资源没有经过“人类劳动过滤”,不是劳动产品。不少经济学家认为,国民财富除包括国民财产和自然资源外,还应包括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等精神财富。也有一些经济学家主张,国民财富的范围只限于积累的劳动产品,而不包括自然资源。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国民财富是发展国民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物质条件。一个国家的国民财富愈多,则表明其所拥有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愈多,进行社会扩大再生产的物质条件愈雄厚。一国自然资源的丰富程度,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也具有重大意义。国民财富是反映国情国力的重要指标,为了研究社会扩大再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编制国民经济中长期计划,调整经济结构和布局,都必须首先弄清国民财富的状况,加强国民财富的统计工作。 国民财富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准确、及时、全面和系统地反映国民财富的数量、构成、分布和利用情况,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国民财富统计的研究对象,是关于国民经济发展物质条件这类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主要内容包括固定资产统计、物质财富储备和后备统计、新技术统计、居民家庭财产统计以及自然资源统计等部分。 国际性的学术团体有 “国际收入与财富研究协会” (InternationalAssociation for Research in In-come and Wealth),该协会于1949年9月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的国际统计学会的会议上成立,主要研究国民收入和财富的定义与计算、国际对比以及与此有关的统计方法等问题。协会设在美国耶鲁大学,主要活动是出版《收入和财富评论》季刊。 阅读书目:《苏联国民财富统计概论》(《Очерк по статистике нацио-нальном богатства CCCP》) E.H.弗列依孟特(Фреймунят)著,甘雨农译,统计出版社1958年版。 〔参〕 统计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