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经济学从经济学角度研究一个国家的国土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改造的理论原则和规划措施,充分合理地发挥国土资源功能的一门经济学科。内容包括:1.国土资源的调查和分析;2.国土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理论原则;3.国土资源开发、利用、保护、改造的总体规划和具体措施;4.国土资源的管理和立法;5.国土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国土经济学一门关于协调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从经济学角度研究一国国土资源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的经济学科。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各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地球上自然资源消耗和破坏的程度达到惊人的地步。面对所谓“资源危机”、“生态危机”,一向以创造物质财富和经济价值数量作为衡量经济成就唯一标准的传统经济学受到越来越多的批评和指责。从20世纪60年代起,西方经济学界开始重视对资源经济的研究。由于每个国家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该国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和条件,因此研究本国自然资源的状况及其开发利用的科学原则和方法,保证资源的充分有效利用而又不受破坏,把经济的发展建立在充足的资源储备基础上,就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以一国国土资源为研究对象的国土经济学,其内容主要有:(1) 国土资源的调查和分析。包括资源数量、质量、类型和结构的自然状况的调查,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度、利用方式和利用的经济效益的调查,资源利用潜力的调查和预测,资源利用的比例结构、国土治理和改造状况的调查等。(2) 研究国土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理论原则。主要运用经济学和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对国土资源的无限性和有限性、对可利用的国土资源的充足性和稀缺性进行理论描述,对开发利用国土资源的限制因素作出科学的分析论证,研究国土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制约关系的理论,研究资源开发利用中生态平衡规律和经济平衡规律的作用,研究国土资源开发利用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论,研究国土规划和国土整治的理论,研究国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理论及其计算方式等。(3) 研究国土开发利用的总体规划和具体措施。具体来说,要对国土规划的体系以及体系中各种不同规划的制定和协调提出建议,对国土规划的科学性、可能性和现实性进行论证和评价,对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提出具体方案和措施,提出国土规划的方法等。(4) 研究国土资源的管理和立法。包括研究国土资源统一管理、科学管理、立法管理的原则和措施,国土管理机构的体制及其规划、协调、组织、监督等职责,国土开发利用的方针、政策、法令、条例的制定等。(5) 研究国土经济学的学科建设。 国土经济学研究国土开发、利用、治理、保护、管理的理论及应用的科学。 “国土”一词,相当于英语中的Territory或National land,其含义就是受一国主权管辖的区域,包括陆地、河流、湖泊、内海、领海、海涂、大陆架以及它们的下层和上空。从经济上来说,国土是一国居民居住、生活、生产的地方,是一个国家生存的条件。合理地利用和开发国土资源,搞好国土整治,是世界各国经济建设面临的一个迫切问题。 国土经济学(Guotu-economics)以一个国家的国土作为研究对象。学科的任务是: 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国土进行综合的总体研究,揭示国土开发、利用、保护、改造、管理的客观规律,为制定方针、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在我国,国土经济学是以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包括大陆和岛屿)、18,000公里海岸线外的领海和大陆架,以及我国领域内的地下和上空为研究对象。 国土经济学把国土和经济学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从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两方面去研究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和立法等问题,使它具有综合性学科的性质和多学科渗透的学科体系。一方面,从研究某一地区、某一流域的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的角度出发,可以产生诸如长江学、黄河学、海南岛学、西双版纳学等分支;另一方面,它与生产力经济学、技术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土地规划学以及各部门经济学、有关的工程技术科学和自然科学(如地理学、地质学、海洋学、生物学、生态学)等有密切联系,研究领域十分广阔。国土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有: (1)既适用世界各国,又适用于我国的国土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包括这门学科的对象和任务、理论基础、性质、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以及世界各国的比较研究;(2)对国土状况(历史、现状、未来)作出科学描绘和分析,包括平原和山地、陆地和水面、大陆和海洋、大块与零星、地上与地下、已开发与未开发、易利用与难利用、南部与北部、东部与西部、城市与乡村、国土与公土、局部与整体以及国土与人口、国土与生产力、国土与生态、国土与交通、国土与能源等社会条件、生产水平的相互关系;(3)对待国土的经济原则和这些原则的客观基础; (4)利用、开发、保护、治理国土资源的措施和规划; (5)国土管理的组织机构与职责,立法原则与内容,国土管理人员的素质与培养等。 一般说来,国土经济学主要研究的是宏观经济问题,它的研究方法应是总体论,要求把一定国家的国土作为一个系统,进行多层次的、有质有量的、有时间有空间的宏观分析,以正确处理国土资源用与治各方面的关系。在评价经济效果时,应从全社会、全民族的整体利益、长远利益着眼,把所费与所得、投入与产出的比较提到战略的高度来认识。 国土经济学与经济地理学都是运用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来研究国土资源问题的,并同时具有区域性和综合性的特点。所不同的是前者研究的范围要广,着重于经济国土的合理开发,后者是前者的理论基础,偏重地理(生产力的合理布局);前者属于应用经济技术,以提供具体方案、规划为主,后者理论较强,并侧重描绘现状和分析。 对国土的开发、利用、保护、改造,要求各门经济科学和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的协助。经济效果学与技术经济学帮助国土经济学来计算评价可供抉择的方案和措施,确定如何最好地利用每一块国土,而在开发、利用、保护、改造国土时,又需要各种有关的自然科学知识,需要许多自然科学家来参加。 由于国土经济学研究的范围很广,在它的研究过程中,根据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的不同,又产生了一些新兴分支学科。例如开发经济学就是我国学者在研究国土开发中提出建立的新学科。 开发经济学是研究经济不发达地区未来经济与社会开拓、发展道路和模式及其规律性的学科。不发达地区一般具有自然资源丰富、生产力水平落后、交通运输不便、地处边疆等特点。对不发达地区的开发进行研究,对我国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建设意义重大。开发经济学把经济不发达地区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有:(1)开发经济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划分依据;(2)经济不发达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与该地区的综合开发问题;(3)经济不发达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与当地少数民族繁荣发展的关系问题;(4)经济不发达地区的生产力布局与区域开发问题;(5)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工业发展与产品开发问题;(6) 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开发建设问题(投资方向、投资结构、城市建设与投资效果的评价等): (7)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开发与自然生态平衡、环境保护问题;(8)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农业发展问题;(9)经济不发达地区的科学技术进步与协作问题; (10)经济不发达地区的文化教育发展与智力开发问题;(11)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开发与人口问题等。 在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中,已经发展起来的关于区域开发或区域规划的研究,关于生产力配置的研究,关于人口配置的科学研究,都可以看作是国土经济学的组成部分。国土经济学是比这些学科研究对象更为广泛的一门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它把许多学科包括在内,和别的许多学科有交叉的地方。 国土经济学这个名称在中国是1980年6月于光远在全国林业会议上提出来的。他倡议开展国土经济学的研究,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重视。1981年5月,中国国土经济学研究会宣告成立并举行了第一次科学讨论会。随后,各省、市、自治区以及一部分地区、州、县也相继成立了国土整治机构,许多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开展了对国土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及应用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1982年9月,中国展望出版社出版了《国土经济学研究》论文集。由于光远倡议并参加,云南省经济研究所等单位组织调查研究,并撰写了《西双版纳——这一地区国土经济学研究》一书。于光远提出的“利用农业土地的四个层次”、“十字形大农业”“水农业”等思想,丰富了国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阅读书目: 《国土经济学研究》中国国土经济学研究会编,中国展望出版社1982年9月第1版。 国土经济学 国土经济学研究一国国境内的国土资源开发、利用、保护、改造以及协调国土资源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学科。研究内容主要有: (1) 适用于各国特别是我国的国土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与方法。(2) 对我国国土资源的基本情况 (包括自然状况和历史状况,资源的数量、质量和类型,资源的优势、劣势和特点等) 进行调查研究。(3) 从经济角度提出如何正确对待国土资源的理论原则。(4) 提出保护、治理、利用、开发国土资源的措施和规划。(5) 从经济角度对有关国土管理的体制、机构及其职责,以及国土管理的立法和具体法律内容进行研究。国土经济学是我国经济学界提出并创建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20世纪40年代我国经济学家就注意到国土经济问题,最早在国际学术界发表了研究成果。1980年6月经济学家于光远提出把国土经济作为一门学科来研究的倡议,受到各方面的重视。1981年5月中国国土经济学研究会在北京成立,标志着这门学科在我国建立起来。 ☚ 国际经济学 城市经济学 ☛ 00000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