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神经神经鞘膜瘤
此瘤简称面神经瘤,可发生于面神经的颅内段、内耳道段、岩骨内段、膝神经节、岩浅大神经、中耳段、乳突段以及茎乳孔外的分枝。发生于中耳段和乳突段者较多,其他段者较少。它多起源于神经鞘膜的雪旺氏细胞,故命名为面神经神经鞘膜瘤。根据面神经瘤原发于神经干中部或其边缘神经鞘膜的不同,临床表现亦有不同。原发于神经干中部的神经鞘膜者,生长较慢,体积较小而硬,呈灰红色,破坏面神经骨管较迟,影响神经传导较早,逐渐发生面瘫。原发于神经干边缘神经鞘膜者,肿瘤生长较快,体积较大而软,呈淡黄色,破坏面神经骨管较早,影响神经传导较迟,发生面瘫较晚或不发生面瘫。因神经干边缘鞘膜的血管较多,而面神经干中部血管较少,故两处肿瘤的生长速度和累及周围组织的迟早不同。除面瘫外,还可有同侧不同程度的传音性聋、耳鸣和前庭症状。如肿瘤突向鼓室,则可见鼓膜后部外突。
无论肿瘤原发于面神经任何一段,手术切除是治疗的唯一方法(见图)。若肿瘤发生于神经干中部,应切断面神经,取出肿瘤,作神经移植术。若肿瘤发生于神经干边缘鞘膜,应切开被膜,分碎块取出瘤组织,保留神经纤维,可保持神经功能。

1. 示中耳、乳突段面神经瘤

2. 切开被膜,分碎块取出瘤组织

3. 遗留的神经纤维面神经瘤手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