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团结兵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团结兵唐代地方防卫军。始置年代不详。武则天时广泛建立。一般挑选体格强壮男子,免除其赋役,定期训练征集。不完全脱离生产,称团兵,也叫团结兵,又称团练。《资治通鉴》唐纪大历十二年:“又定诸州兵,皆有常数。其召募给家粮、春冬衣者,谓之‘官健’;差点土人,春夏归农,秋冬追集,给身粮酱菜者,谓之‘团结’”。此乃仿府兵制度,组训地方军。故团结兵是介于府兵和雇佣兵之间一种地方军。 团结兵唐代介于府点和雇兵间的地方防卫军。始置年代不详。武则天时广泛建立。一般挑选体格强壮男子,免除其赋役,定期训练征集。不完全脱离生产,也叫“团兵”。宋代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大历十二年》:“又定诸州兵,皆有常数。其召募给家粮、春冬衣者,谓之‘官健’;差点土人,春夏归农,秋冬追集,给身粮酱菜者,谓之‘团结’。”此乃仿府兵制度,组训地方军。 团结兵又称团兵、团练,唐代地方武装,始置于武则天时期。初期在沿边诸州设置,后来逐渐扩展到全国各地,由团练使、观察使等统领。其主要特点是地方政府选丁户殷实、身材强壮者充之,免其征赋,给其身粮、酱菜,平日春夏归农,秋冬追集,有任务时出征,任务毕即回家,基本不脱离生产。 团结兵唐代一种介于府兵与募兵之间的兵。始置年代不详,武则天时开始广泛设置于山东近边诸州与河南河北地区。开元八年(公元720年)又扩展到关内道,由朝廷于两京及诸州拣取,其制如《唐六典·尚书兵部》“兵部尚书”条所说:“凡关内团结兵,京兆府六千三百二十七人,同州六千七百三十六人,华州五千二百二十三人,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