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斤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方。又名虎骨四斤丸。木瓜、牛膝、天麻、肉苁蓉各一斤,炮附子、虎骨(酥炙)各二两。前四味以无灰酒五升浸,取出焙干,再入附子、虎骨,共为细末,打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至五十丸,空腹煎木瓜酒或淡盐汤送下。功能补虚除湿,强壮筋骨。治肾经不足,下攻腰脚,腿膝肿痒,不能屈伸,脚弱少力,不能踏地,脚心隐痛,行步喘乏,筋脉拘挛,腰膝不利,及风寒湿痹,脚气缓弱。 四斤丸 《和剂局方》卷一【组方药物】 宣州木瓜(去瓤) 牛膝(去芦,锉) 天麻(去芦,细锉) 苁蓉(洗净,切,焙干)各500克 附子(炮,去皮、脐) 虎骨(涂酥炙)各60克 【制剂用法】 上药6味,前4味,用无灰酒1升浸,春秋各5日,夏3日,冬10日。取出焙干,再入附子、虎骨,同为细末,用浸前药酒打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50丸,空腹时煎木瓜酒下,或盐汤吞下亦得。 【主要功效】 补肝肾,壮筋骨,祛风湿。 【适应病证】 肝肾不足,风寒挟湿外侵,腰膝筋骨酸痛,脚弱少力,行步艰难,盘脉拘挛,不能屈伸。 【编者按语】 本方又名“虎骨四斤丸”(《准绳·类方》卷四)、“虎骨木瓜丸”(《重订通俗伤寒论》)。 四斤丸 四斤丸本方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又名虎骨四斤丸。《济生方》卷三的加味四斤丸、《仁斋直指方》的大四斤丸,以及《中药方剂学》的增损四斤丸等,均是在本方基础上加减衍化而来。方由宣州木瓜(去穰)、牛膝(去芦,锉)、天麻(去芦,细锉)、苁蓉(洗净,切,焙干)各一斤组成。上四味,用无灰酒五升浸,春秋各五日、夏三日、冬十日足,取出焙干,再入附子(炮,去皮脐)、虎骨(涂酥,炙)各二两(《普济方》无附子、虎骨)。以上同为细末,用浸前药酒打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煎木瓜酒下,或盐汤吞下亦可。功能补肝肾,祛风湿。主治肝肾皆虚,风寒挟湿外侵。症见腰膝筋骨痠痛,脚弱少力,步行艰难,筋脉拘挛等。 本方所治证属肝肾皆虚,风寒挟湿所致,治从补肝肾,祛风湿而立法。方中虎骨辛温通痹,追风定痛,强筋健骨,木瓜舒筋活络,兼以去湿,共为君药;苁蓉咸温,益肾填髓为臣;附子温肾阳而逐寒湿,天麻通经络止痹痛为佐;牛膝通利关节,并用其“走而能补,性善下行”(《本草经疏》)之功,以治腰膝以下的痹痛之证,用酒浸、酒丸、酒下者,取其行经络开痹着为使。诸药合用,补肝肾,祛风湿。丸剂口服,要累计到“四斤”的用量,方能渐效,故名四斤丸。虎骨货源少,价亦昂贵,根据药理研究和用药经验,可用狗骨、豹骨代替。筋骨痿软、步履少力属湿热者,非本方所宜。 加味四斤丸(《济生方》卷三) 虎胫骨(酥炙)二两,天麻、宣木瓜、川乌(炮,去皮)各一两,肉苁蓉(酒润,焙)、没药(另研)、乳香(另研)各半两,川牛膝(洗去芦,酒润)一两半。上药为细末,入木瓜膏杵和,入少酒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食前,温酒、盐汤任下。功能补益肝肾,强壮筋骨。主治肝肾俱虚,精血不足,足膝痠弱,步履无力。如受风寒湿气,以致脚痛脚弱者,最宜服用。 大四斤丸(《仁斋直指方论》) 天麻、川牛膝(去苗)、宣州木瓜、肉苁蓉(洗切,焙)各一斤,熟附子、虎骨(酥炙)各二两,大当归三分,生麝香一钱,乳香、没药、五灵脂各半两。上药为末,浸药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食前温酒或豆淋酒下。未效,木瓜汤下。功能强壮筋骨,调和气血,疏经通络。主治风寒湿气,与血气搏,筋骨缓弱,四肢痠痛。 增损四斤丸(《中药方剂学》) 天麻、牛膝各90克,乳香45克,全蝎30克。共为细末,面糊为丸,梧子大,每次6克,日2~3次,白开水送服。功能通络宣痹止痛。主治风寒湿引起的关节疼痛,麻木不仁。 ☚ 金刚丸 青娥丸 ☛ 000044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