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有机农业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有机农业yǒujīnónɡyè

一种农业生产体系,施用有机肥料,采用生物技术防治病虫害,用洁净水灌溉。有利于保护土壤资源,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良好循环。

有机农业

有机农业yǒujī nóngyè

一种农业生产体系。施用有机肥料,不使用化肥和植物激素;采用生物技术防治作物病虫害,不洒农药;用洁净水灌溉等。
 ❍ ~对保护土壤资源,形成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有极大的作用。

☚ 有偿新闻   有机食品 ☛

有机农业organic agriculture

主要或完全依靠来源于生物的有机物质和有机能量提高产量的农业生产技术体系。其特点是尽量减少非再生资源的投入,主要靠改善植物和动物的内在生育力以及外在生育环境来提高土地生产率。如建立用地养地相结合的耕作制度,实行轮作,种植豆科作物和绿肥,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注重水土保持,采用生物防治等。有机农业对节约能源、降低成本、减少污染、提高土壤肥力和农产品品质有良好效果。但由于有机农业全靠生物本身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转化效率较低,如果无大量土地或其他措施提供有机物质,则难以大幅度地提高农产品产量。因此,有机农业应该和无机农业相互结合,协调发展。

有机农业Organic Agriculture

无机农业的对称。主要或完全依靠来源于生物的有机物来提高产量的农业生产制度。其特点是实行农作物轮作、农作物秸秆还田,种植豆科作物和绿肥,利用牲畜粪肥和含有矿物质的岩石,采用生物防治等方法来保持土壤特性,提高土壤肥力,以供给植物所需要的营养和防治病虫害,而完全不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和饲料添加剂。它在降低生产成本、节约能源、保持水土、减少污染、提高土壤性能等方面有较好效果,所生产的食物品质也无污染。传统的有机农业主要依靠生物本身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转化效率较低,因此农产品产量较低。但是从70年代开始,为纠正因大量使用化肥、农药而引起生态环境破坏,各国纷纷重新提倡有机农业。与传统的有机农业不同之处在于,当前的有机农业除了采用轮作制有机肥以外,更多地采用生物技术等最新科学技术,从而大大提高了有机农业的产量。根据各国的资料,尽管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在一般情况下仍略低于常规农业,但由于其成本较低,因此农民仍可维持甚至超过常规农业条件下的收入。近年,有机农业在各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参见“持续农业”条。

有机农业Organic Agriculture

亦称“农业生态工程”。遵照一定的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在生产中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平衡,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以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体系的农业生产方式。有机农业的特点包括:实行农作物轮作,农作物秸秆还田,种植豆科作物和绿肥,利用牲畜粪肥和含有矿物质的岩石,采用生物防治等方法来保持土壤特性,提高土壤肥力,以供给植物所需要的营养和防治病虫害,完全不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和饲料添加剂。有机农业在降低生产成本、节约能源、保持土壤、减少污染、提高土壤性能等方面有较好效果,所生产的食物也是无污染产品。

有机农业

主要依靠生物有机物来提高农产品产量的农业生产方式。其特点是采用农业轮作制、农作物秸秆还田、种植豆科作物和绿肥作物、生物防治病虫害等方法来保持土壤理化性状,利用人畜粪肥和含有大量有机质的河泥来提高土壤肥力,避免食物污染和土壤污染。有机农业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节约能源、保持水土、减少污染、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等。但由于有机农业主要依靠生物有机物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其转化效率较低,因此难以大幅度提高农作物产量。

有机农业

有机农业

“无机农业”的对称。
❶一种完全或基本不用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和饲料添加剂,而是依靠农业内部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来取得农产品的农业生产制度。新中国成立前的农业,是一种典型的有机农业。它的主要特点是: 不施化肥,依靠人畜粪便、作物秸秆、豆科绿肥等有机肥料,供给植物营养,保持土壤肥力; 不用农药、除草剂、依靠轮作、生物防治和人工措施来防治病虫害和农田杂草; 物质和能量是自给自足的封闭式循环,取之于土,用之于土。它的最大优点是保持土壤肥力,保护生态平衡,使环境不受污染。但也有它的局限性,如营养物质循环,仅依靠少量的生物固氮和为数不多的人畜粪便的再利用,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难以扩大,产量难以突破。农业自然资源也不能在更大的规模上合理利用,因而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
❷有人把有机农业称为“生态农业”。

☚ 十字形大农业   无机农业 ☛
有机农业

有机农业

一种完全不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畜禽饲料添加剂的生产体系。它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了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采用了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维持了农业的持续稳定。有机农业在可行范围内尽量依靠作物轮作、秸秆回田、牲畜粪肥、豆科作物、绿肥、场外有机废料、含有矿物养分的矿石补偿养分,利用生物和人工技术防治病虫草害。有机食品的发展是出于对环境、资源和人体健康的保护,以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的整体思路一致。
其特点: 一是天然性。发展有机农业,可以有效地解决当前农业生产日益加剧的化肥、农药施用给环境带来的污染问题。二是安全性。有机农业生产体系的产品,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标准加工成有机食品,解决了农产品中农药等有害物质的残留问题,适应了人们对农产品卫生、安全、营养的消费需求,增强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有机农业始于1924年鲁道夫·史特内 (RudolfSteiner) 创立的生物动力农业。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在瑞士由翰斯·缪勒 (Hans Mueler),在英国由雷蒂·埃伍·巴夫奥 (Lady Eve Balfour) 和艾伯特 · 哈瓦得 (Albert Howard),在日本由Masanobu Fukuoka分别创建了各国的有机农业。1947年,美国人罗尔德创立了土壤与健康基金会,主张用有机质培育土壤,来生产对人体健康有益的食品。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些发达国家,特别是欧洲一些国家政府开始重视有机农业,鼓励并补贴农场从常规农业向有机农业转换。据国际贸易中心 (ITC) 2003年2月的调查,全世界有机管理用地已达到1700万公顷。
发展有机农业,开发有机食品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现农业生产结构性调整、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适度规模地发展有机农业,开发有机食品,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在我国切实可行。我国农作物品种资源丰富,传统农业技术中有机农业管理成分较多,特别是一些边远山区生态环境优越,农药、化肥使用少,污染轻,加上劳动力资源丰富,能够适应有机农业对劳动力的大力需求,相对较易转换成有机农业生产基地。我国已建立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发展机构,即国家环保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已制订了较规范的有机农业生产、检查、认证和出口的要求和技术文件; 一批基地还获得了欧盟有机农业生产基地和有机农业转换基地的认证,为有机农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绿色农业   节水农业 ☛
有机农业

有机农业

“无机农业”的对称。主要或完全利用有机物进行生产借以提高产量的农业生产制度。其特点是: 利用生物有机质的循环作用,在耕作制度上注意农作物的茬口衔接、合理轮作,农作物秸秆还田,种植豆科作物和绿肥,施用粪肥,完全不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和饲料添加剂,以保持土壤特性,提高土壤肥力,防止污染及病虫害; 经济上投资较少,耗能低,所生产食物品质也较好。不利之处在于: 向农业生产中投入的物质和能量比较少,不易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产量。因此,有机农业与无机农业的合理结合,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科学技术的作用下,有机农业是有发展潜力的,例如生物固氮技术、生物遗传工程等。

☚ 水域农业   无机农业 ☛
0000485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0:4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