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哈尔滨日报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哈尔滨日报❶中共秘密创办的报纸。1925年6月开始出刊。社址在哈尔滨道外升平二道街北头一座二层楼上。名义社长穆景周,实际主持编务者中共党员吴丽石同志,其他工作人员亦都是中共地下党员和共青团员。该报日出对开4版1大张,另出4开8版的副刊1张,以揭露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军阀统治,传播进步思想,赢得了读者,成为人民的喉舌。报社也成为中共哈尔滨特支的秘密活动机关。发行量也逐渐扩大,由200余份增至1200多份,发行地区扩大到整个中东路沿线,直到河北省一部分地区。1926年10月24日,该报被奉系军阀的东省特别区行政长官公署封禁。 哈尔滨日报 哈尔滨日报1949年创办栏目众多、内容丰富,版面新颖活泼是传递信息,开拓市场,引导消费,促进产、供、销理想的传播媒介。 ☚ 黑龙江新闻 新晚报 ☛ 哈尔滨日报 《哈尔滨日报》1945年11月25日在哈尔滨的停刊的《松江新报》基础上创办。它是抗战胜利后在解放区里创办的第一份城市党报。创办地址在哈尔滨市道外区“东光寮”——市委所在地。开始由张观同志和我驻苏军党代表刘亚楼(当时叫王松)商定创办的。《哈尔滨日报》以鲜明的旗帜做为中国共产党的城市党报诞生了。它出版的第一天,在头版头条位置刊登了《中国共产党哈尔滨市委员会告全市人民书》传达了党的声音,说明了党在抗战胜利后的方针、政策,指出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并对各界指出奋斗方向。本报创办时,唐景阳同志任社长,李文涛负责编辑部工作。一版编辑孙觉;二版编辑梁彦;三版编辑杨清;四版编辑王铮。李准、王雷搞采访工作;李建野夫妇负责接收新华社电讯稿;李军负责经营发行工作,全社共十多人。报纸版面主要是消息和回忆录,地方报道不多。从1945年11月到12月间,主要报道了两方面内容:一是新华社电讯稿,传达来自延安党中央的精神对抗日战争胜利后局势的分析,以及我党的方针、政策,并把《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论解放区战场》等重要文章的内容摘发在报上。二是用充足的版面向人民介绍“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所进行的抗日斗争的事迹。这些革命启蒙教育对哈尔滨以后成为支援全国人民解放战争基地起了重要作用。 ☚ 哈尔滨通讯社 胜利报 ☛ 哈尔滨日报 《哈尔滨日报》日报。1926年6月8日创刊。该报是国共合作时期出版的,国民党哈尔滨党部机关报。社址在哈尔滨市道外区升平街。社长穆绍武(穆景周),编辑有杨宁涛,陆秋人,杜省吾(杜继曾),王栖真等。工作人员大部分是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该报每日出版对开两大张,发行1000余份,除哈尔滨外,还发行到长春、吉林、沈阳等地。副刊经常介绍马列主义理论、并转载《响导》、《新青年》、《中国青年》、《政治生活》等刊物上的文章。报社工作人员经常以报馆为踞点秘密进行革命工作,因此常遭滨江警察厅的侦缉,奉天省长就曾发了“穆绍武等人是‘赤党’”的函。1926年10月24日,滨江警察厅搜查报社,并以副刊“有宣传赤化性质”为由查封报社,通缉报人。 ☚ 点石斋画报 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 ☛ 哈尔滨日报 《哈尔滨日报》中国共产党哈尔滨市委员会机关报。该报1945年11月25日创办,1946年5月28日中共中央东北局机关报《东北日报》由长春迁到哈尔滨市,与《哈尔宾日报》、《北光日报》联合出版,《哈尔宾日报》停刊,1947年7月15日《哈尔滨日报》重新出版,三日刊,1948年元旦改为日刊,四开四版。此后又几度变更报名。1969年9月1日复名为《哈尔滨日报》。 ☚ 贵州民族报 闫吾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