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剑桥学派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剑桥学派

日常语言哲学的一个派别。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中叶,以剑桥大学为中心,主要代表是威斯顿(John Terence Dibben Wisdom ,1904—)。把语言分析看作是哲学的首要任务。认为词的意义在于词的用法,反对逻辑经验主义关于命题的意义在于命题的证实方法的观点。肯定形而上学的积极方面,但主张要加以“治疗”,排除其混乱,从中找出有价值的成分。


剑桥学派

见“新古典经济学”。


剑桥学派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英国马歇尔创立的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派。代表人物还有其门生庇古和罗伯逊。他们长期任教于剑桥大学,故名。理论上,用折衷手法,把供求论、生产费用论、边际效用论、边际生产力论等,融合成以“均衡价格论”为核心的一整套生产、交换和分配的理论体系。用庸俗进化论说明社会经济发展,用主观心理动机解释人类经济行为,用力学的均衡概念和数学的边际增量概念,分析商品和生产要素的均衡和价格决定。政策上主张自由放任,认为资本主义制度能通过市场力量自动调节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20世纪以来,在资产阶级经济学界广泛流行,被称为“新古典学派”。

剑桥学派

剑桥学派

剑桥学派又名新古典学派。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创建的一个有较大影响的学派,因主要代表人物马歇尔、庇古、罗柏森、汉德森、琼·罗宾逊等都曾在剑桥大学执教,故名。
剑桥学派既承袭英国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的传统,又受边际效用学派和数理经济学的影响,并接受 “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进化论,力图重建政治经济学体系。马歇尔在其1890年出版的 《经济学原理》一书中,采用折衷主义的手法,把供求论、生产费用论、边际效用论、边际生产力论等融合在一起,提出了以均衡价格为核心的庸俗的经济学体系。
❶需求理论。马歇尔的需求理论是以效用理论为出发点的,但他认为愿望或效用是不能直接衡量的,只能通过它所产生的外部现象间接加以衡量。即边际效用表现为边际需求价格,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表现为边际需求价格递减规律,亦即一个人拥有某一物品的数量越大,其他条件不变,他对稍微增加点此物所愿支付之价格就愈小。以图形表示即为向右下倾斜的需求曲线。这一曲线说明价格降低则需求量增加,价格上升则需求量减少,即所谓的一般需求规律。在需求规律的基础上,他还提出了需求弹性和消费者剩余的概念。
❷供给理论,他认为产品的供给价格是由生产要素的价格所决定的。生产要素包括土地、劳动资本和企业家才能。他还分析了时间长短对供给和需求的影响以及对市场价格的影响,认为时间愈长对供给影响越大。通过一系列分析后他得出其供给定理: 市场价格越高,供给量越大,反之越少。
❸均衡价格理论,这是马歇尔经济学的核心和基础。所谓均衡价格,就是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一致时的价格。在论述均衡价格时,他引入了时间因素,认为时间长短的不同,供给和需求两种力量对价格形成的作用不一,即前者在长期中、后者在短期中起主要作用。
❹生产成本理论,马歇尔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考虑: 一是货币成本,二是真实成本。他认为: 一种商品的生产一般需要许多不同种类的劳动或使用各种类型的资本,生产商品所运用的一切不同形式的直接的或间接的劳动,结合为生产商品而积蓄资本所需用的忍欲或者说 “等待”;将这些努力和牺牲合在一起就叫做生产的真实成本。为这些努力和牺牲所必须支付的货币总额就叫做生产的货币成本或生产费用。而生产费用是为了使各种努力和等待能适当的供给所必须支付之价格。
❺分配理论,马歇尔的分配理论包括工资、利息、利润和地租理论。他认为: 工资是劳动的报酬,劳动是劳动者为了得到未来的利益而在心中或身上所忍受的具有某种痛苦的努力。利息是资本家忍欲的报酬,资本家为了将资本投入生产,须先克制自己消费的欲望和牺牲个人的享乐和满足。利润是企业家才能的报酬,而地租则产生于大自然的吝啬,未给人们以无限的土地,由于土地的稀缺性,故因需求的增大而获得的较多于生产成本以外的收益。同时,他还提出了准地租、城市地租的概念。
❻福利经济,马歇尔认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只要适当地配置生产资源和合理分配国民收入,就能达到最大的社会经济福利。庇古一生维护马歇尔的理论体系,总的来讲无甚特殊贡献,只是对其福利经济学进行了一些补充。提出了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的概念,认为解决失业问题的办法除减少对市场的干扰外,更重要的是使货币工资具有伸缩性,更具体地说是能削减工资,则市场活动自会使货币工资与真实工资趋于相等而实现充分就业。同时他使马歇尔的福利经济理论得到发展,成为后来福利经济学的基础。
剑桥学派用力学中的均衡概念和数学中的边际 “增量” 概念来分析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供求均衡及其价格决定; 在政策上主张自由放任原则,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可以通过市场力量的自由调节而达到充分就业均衡。由于马歇尔把古典学派侧重的从商品的供给方面,即从生产费用方面解释价值、价格的决定与19世纪70年代兴起的英国杰文斯和奥地利学派、洛桑学派侧重的从商品的需求方面,即从商品的效用方面解释价值、价格的决定综合起来,认为在短期均衡中需求一边际效用起重要作用,而在长期中,供给一生产费用起最终的重要作用,被认为是对 “古典经济学”的 “捍卫” 与 “发展”。但剑桥学派忽视了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总体的观察研究,把目光主要集中在对那些远离现实的各种概念的分析上。随着资本主义在现实中不断产生出各种矛盾,新古典学派 (剑桥学派) 为了实现其福利经济思想,便越发感到自身理论捉襟见肘。

☚ 洛桑学派   制度学派 ☛

剑桥学派Cambridge School

19世纪末20世纪初有较大影响的英国经济学派。由于其创始人马歇尔,主要代表人物庇古、罗伯森、汉德森、罗宾逊等都曾在剑桥大学执教,而被称为“剑桥学派”。这一学派采用折衷主义的手法,融供求论、生产费用论、边际效用论、边际生产力论等学派的理论为一体,建立了以“均衡价格论”为核心的经济学体系。在分析方法上,运用均衡和边际增量等概念分析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供求均衡过程及其价格机制,提出“连续原理”;在政策上主张自由放任原则。其“均衡价格论”是古典学派、奥地利学派和洛桑学派的综合,认为在短期均衡中需求-边际效用起重要作用,在长期均衡中供给-生产费用起最终的重要作用,因为被认为是对“古典经济学”的捍卫和发展,被称为“新古典学派”。

剑桥学派Cambridge School

见“新古典学派”。

剑桥学派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以英国剑桥大学教授马歇尔(Marshall,Alfred,1842—1924)为创始人的一个新古典学派。马歇尔的代表作《经济学原理》影响极大,是现代微观经济学的最初形态。他试图把生产成本论、供求论、节欲论、边际效用论、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等观点综合起来,建立一种折中主义的经济理论体系。这一体系的核心是局部均衡论,即假设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分析一种商品(或生产要素)的价格如何由供给和需求这两种相反力量的作用而达到的均衡点来确定。他用代数及几何图形对需求的价格弹性的精密分析,对极短期、短期和长期的时间区分,对“准地租”、“消费者剩余”等概念的阐述,也已成为现代微观经济学的组成部分。马歇尔的继承人庇古(Pigou,Arthur Cecil,1877—1959)忠诚地维护马歇尔体系,并以“消费者剩余”概念为基础,创立了福利经济学。虽然在凯恩斯(Keynes, John Maynard,1883—1946)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出版之后这一学派受到很大冲击,但他们师徒在剑桥大学执教近60年,培养了许多著名经济学家。

剑桥学派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影响最大的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派别。创始人是英国著名资产阶级经济学家马歇尔,主要代表人物有庇古、罗伯逊等。因其重要人物都曾在桥剑大学任教,故被称为剑桥学派。
马歇尔继承以往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的传统,用折衷主义的手法,把供求论、生产费用论和资本生产力论等旧的庸俗理论,同边际生产力论、社会达尔文主义等融为一体,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庸俗政治经济学体系。马歇尔经济学说方法论的特点,是用心理因素来解释经济行为,用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庸俗进化论以及由此伸出的“连续原理” (即认为各经济现象之间没有严格区别,但存在着连续的关系)来说明经济现象,用力学中的均衡概念和数学中的增量分析来说明商品和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其理论体系的核心是“均衡价格论”。所谓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一致时的价格。需求价格是指买者愿意支付的价格,它由商品的边际效用决定。供给价格是指卖者愿意接受的价格,它由商品的生产费用决定。在均衡价格论的基础上,马歇尔提出了他的分配论。认为国民收入是由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经营能力这四个生产要素共同创造的,在国民收入的分配中理应各得其所: 劳动得到工资,资本得到利息,土地得到地租,企业家管理企业的劳动得到利润。工资、利息和利润的量的规定,取决于它们各自的均衡价格。地租则取决于农产品价格超过生产费用的剩余。
马歇尔经济理论体系的方法论,是只注意经济现象表面联系,不触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本质的主观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庸俗方法论。均衡价格论是集供求论、生产费用论和边际效用论之大成的庸俗价值理论。分配理论则是企图论证资本主义社会各阶级利益的一致性和资本主义剥削合理性的辩护理论。
某些剑桥学派经济学家还专门研究过所谓社会经济福利问题,企图说明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只要合理的配置生产资源和分配国民收入,就能达到最大的社会经济福利。
剑桥学派的经济学说对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有着很大影响,它的均衡价格论和分配论至今仍是资产阶级“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剑桥学派

剑桥学派Cambridge School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英国出现的一个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流派。创始人是阿弗里德·马歇尔。代表人物还有庇古、罗伯逊,以及本世纪30年代以前的凯恩斯等。由于他们先后都执教于剑桥大学,因此被称为“剑桥学派”。同时,由于他们继承与更新了亚当·斯密、李嘉图、萨伊等人的经济学说,他们又被称为“新古典学派”。该学派用折衷主义手法对待供求论、生产费用论,并吸收同时代的边际效用价值论等,建立了一个以“均衡价格论”为核心的庸俗经济学体系。他们主张自由放任原则,反对国家干预经济,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可以通过市场力量的自动调节而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一切资源都可得到充分利用,资本主义可以无危机地发展。剑桥学派的理论在西方经济学界得到广泛的传播,直接影响着英国经济政策的制定。直到20世纪30年代后才被凯恩思主义所代替。

☚ 洛桑学派   新古典学派 ☛
剑桥学派

剑桥学派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在英国剑桥大学任教的几名经济学家创建的一个经济学派。主要代表有弗·马歇尔、庇古、罗伯逊等人。是由其创始人马歇尔继承并综合了西方经济思想史上被称为庸俗经济学的理论而建立的。其理论以均衡价值论为核心,说明供给与需求的均衡决定商品价值,并形成了关于生产、交换和分配的理论体系。马歇尔于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概述了其理论的大要。20世纪初期剑桥学派的理论在西方广为流传,并被称为“新古典学派”。

☚ 科学种田   重农主义 ☛
剑桥学派

剑桥学派

在当代西方经济界亦被称为“新古典学派”。19世纪末由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创建的一个有较大影响的学派。他们以局部均衡论作为分析工具,着重研究价值和分配理论,分析经济体系中的价格形成过程和资源配置的过程。主要代表还有后来成为福利经济学派先驱者的A·C·庇古,以及后来成为新剑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的D·H·罗宾逊。由于他们先后均在剑桥大学任教,故称为剑桥学派。马歇尔在英国传统的庸俗经济学的基础上吸收各种新的庸俗经济学的学说,写成了 《经济学原理》(1890年) 一书,用折衷的手法把供求论、生产费用论、边际效用价值论、边际生产力论等溶合在一起,建立了一个以“均衡价格论“为核心的经济学体系。他的理论研究具有以下特点: 用主观心理解释人类的经济行为; 用社会达尔文进化论和“连续原理”分析社会经济现象; 在方法论上吸收边际效用学派的边际分析方法和力学上的均衡概念。关于价值、价格的决定问题,古典经济学家一般是从供给即生产费用方面进行解释的,而边际效用学派则侧重从需求即效用方面来加以解释。马歇尔将两者加以综合,认为商品的价值、价格决定于供给和需求的均衡点。当代西方经济学界称剑桥学派为“新古典学派”,主要就是指在这一点上“新”于古典学派。在分析均衡价格时,马歇尔提出了以后被广泛运用的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在均衡价格论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分配论,认为国民收入一方面是由劳动、资本、土地和管理四种生产要素共同合作的结果,另一方面又是工资、利息、地租、利润的来源。在政策主张上,马歇尔是自由放任原则的积极鼓吹者。马歇尔之后的经济学家庇古继承了他的消费者剩余学说,建立了福利经济学,论证资本主义社会可以通过自动调节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早期的凯恩斯也是剑桥学派的一个代表人物,由于剑桥学派的理论对于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大危机无能为力,剑桥学派终于被凯恩主义所取代,而凯恩斯本人也以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1936年) 一书宣告了与剑桥学派的分裂。

☚ 美国理论学派   瑞典学派 ☛
0000986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4:4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