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白
散白之一种,即“内云”,近代戏曲称“搭架子”。一种是幕后人物应答场上人物,早在宋元南戏中就有此种内白。如《张协状元》“圆梦”出:“(末)……且待男女叫一声:先生在? (丑在内应)谁谁?(末)有少事相烦歇子。(丑)惭愧! 二十四个月日,没一人上门。”一种是后台人员点破或评论场上人物的说白,元杂剧称为“喝破”。如《冤家债主》楔子:“(净云)……天呵,我几曾惯做那贼来? (内云)你是贼的公公哩?”一种是幕后似有人在,与场上一呼一应做戏,揭示人物心态。如《浣纱记》“吴刎”出,写吴王逃到他杀公孙圣的阳山,想起其死前谏言,“净作呼公孙圣,内作应,三呼三应介。净仰天大呼介……对内作礼介。”刻画吴王失魂落魄的惊恐心态,极其传神。
指橘肉精纯洁净,以喻道德之纯粹。《橘颂》:“精色内白,类可任兮。”洪兴祖补注:“青黄杂糅,言其外之文;精色内白,言其中之质也。”蒋骥注:“内白,兼皮里瓤子三者言,言橘之果实,外则先青后黄,其文交错灿烂,而其精纯之色蕴于内者,无非洁白又似任道者之不为物累也。内白喻实德之蕴于幽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