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名。在今欧洲中部。由捷克和斯洛伐克两部分组成。公元9世纪建大摩拉维亚国。以后,捷克地区形成捷克王国,斯洛伐克地区隶属于匈牙利。16世纪初叶起先后隶属于神圣罗马帝国和奥匈帝国。1918年成立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1939年被德国占领,1945年获得解放。1960年改称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首都布拉格。
中欧内陆国。由捷克和斯洛伐克两个共和国组成。地处欧洲心脏地带。面积12.79万平方千米, 人口1566.2万(1990年), 兵力15.4万(1991年)。为欧洲委员会成员国。1949年10月6日同中国建交。
捷克斯洛伐克
国名。在欧洲中部内陆。面积127,905平方公里。人口1,555.5万 (1986年)。捷克人占63.4%,斯洛伐克人占31.3%,余为匈牙利人、波兰人、德意志人和乌克兰人等。官方语言为捷克语和斯洛伐克语。主要宗教为天主教。首都布拉格。西半部高原、盆地相间,边境有苏台德、厄尔士、捷克林山等山脉; 东部主要属西喀尔巴阡山区,南边有小块平原。高塔拉特山的格尔拉霍夫斯基峰海拔2,655米,为全国最高点。河流有拉贝河、伏尔塔瓦河和瓦赫河。温带阔叶林气候。年平均气温7—9℃。年平均降水量720毫米左右。森林面积约占领土的三分之一。褐煤、硬煤和铀蕴藏丰富,分别居世界第三位和欧洲第五位。其他矿藏有锰、铝、锌、铜、萤石、菱镁、石墨等。农畜产品有小麦、黑麦、大麦、玉米、甜菜等,畜养牛、猪、羊。粮食不能自给。工业发达,以机械制造为主,生产机床、动力设备、汽车、船舶、电力机车、冶金和化工设备及农业机械等。还有铜铁、纺织、化工、木材加工和造纸等工业。制鞋和啤酒酿造著名。铁路总长13,141公里。公路73,809公里。国内航空线3,262公里,国外航空线104,870公里。进口铁砂、石油、天然气、棉花、羊毛。出口机床、载重汽车、摩托车、玻璃制品、皮鞋、啤酒。货币为克朗。公元5—6世纪斯拉夫人西迁来此。830年成立大摩拉维亚帝国。10世纪西部成立捷克公国,斯洛伐克受马扎尔人统治。16世纪初叶起,先后隶属于神圣罗马帝国和奥匈帝国。1918年成立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1939年全境被法西斯德国占领。1945年5月获解放。1960年7月改国名为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为“华沙条约”和“经互会”成员国。1949年10月6日同中国建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