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文学jiekewenxue
包括捷克文学和斯洛伐克文学两部分。
捷克文学产生于9至11世纪斯拉夫文学创造之际,当时的文学主要是用斯拉夫文字写的传说、故事和宗教赞美诗等。10世纪后拉丁文化渗入,11世纪时,拉丁文化已占主导地位。13世纪骑士文学兴起,产生了叙事诗《亚历山大》。14世纪出现了反映市民生活和封建社会矛盾的市民文学作品,如《十诫》和《对于手工业者和官员们的讽刺》等。15世纪宗教诗、抒情诗、歌曲的创造繁荣起来,还出现了人文主义作家的代表维·科内尔(1460~1520)。此后的一个多世纪,捷克丧失独立,进入黑暗时期,直到18世纪70年代之后,民族复兴,文学才重新走向繁荣。这一时期内,现代捷克语言确立,出现了诗歌、戏剧创作、民间文学整理和外国文学翻译的热潮,产生了浪漫主义文学。马哈(1810~1836)和爱尔本(1811~1870)是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前者的《五月》和后者的《花束集》被誉为捷克诗歌中的明珠。剧作家狄尔(1808~1856)的历史剧《库特纳山的矿工》和《扬·胡斯》是传颂一时的名篇。稍后一段时期现实主义文学开始兴起,聂姆曹娃(1820~1862)写出了歌颂普通劳动妇女的长篇小说《外祖母》,因此名闻遐迩;扬·聂鲁达(1834~1891)和哈列克(1835~1874)作为“五月派”诗人的代表写出振奋人心的诗篇。伊拉塞克(1851~1930)则以历史小说的创作著名。
十月革命之后,捷共成立,出现了一批为无产阶级解放而斗争的作家。沃尔凯尔(1900~1924)、诺伊曼(1875~1947)和霍拉(1891~1945)是著名的无产阶级诗人。奥勃拉赫特(1882~1952)的长篇小说《无产者安娜》和玛耶罗娃(1882~1967)的长篇小说《汽笛》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品。这一时期还有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哈谢克(1883~1923)和恰佩克(1890~1938)。前者以高度幽默的政治讽刺小说《好兵帅克》赢得了世界声誉;后者则以具有浓郁表现主义色彩的剧作《万能机器人》在国内外引起了很大反响。著名的无产阶级作家还有伏契克、瓦茨拉维克(1897~1943)、普伊曼诺娃(1893~1958)等。
捷克解放后,诗人奈兹瓦尔(1900~1958)等一批作家歌唱新生活,反对法西斯战争。70年代之后一批较为年轻的作家开始注重对人的内心世界的探索。
斯洛伐克文学早期与古斯拉夫文学有密切的联系。《摩拉维亚—巴龙尼传说》是其最早的文献之一。从11世纪初直到1918年,斯洛伐克被匈牙利占领,这种情况阻碍了它自身文化的发展。从15世纪起,斯洛伐克开始使用捷克文字作为书面语言。此后,作家用拉丁语或捷克语写作。中世纪以宗教文学为主。17世纪主要是民间文学。18世纪末19世纪初产生了最早的诗人霍利(1785~1849)和剧作家哈卢普卡(1791~1871)。推动斯洛伐克民族文学进一步发展的是以什图尔(1815~1856)为代表的一批诗人。他们以反对专制独裁、讴歌民主自由、反对民族压迫、争取民族解放的诗篇为民族运动作出了贡献。
19世纪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是赫维兹多斯拉夫(1849~1921)和库库钦(1860~1928)。前者的叙事诗和后者的长篇小说揭露贵族地主和农民之间的矛盾,对下层人民寄予深厚的同情。1918年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诞生之后,无产阶级文学繁荣,主要作家有伊伦尼茨基(1901~1949)、克拉尔(1903~1955)和米纳奇(1922~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