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捷克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捷克人Czechs捷克族和斯洛伐克族同属斯拉夫民族。捷克人与斯洛伐克人各具特色,却又有许多相似之处。19世纪以前,他们一直使用同一种书面语言,现仍使用着非常近似的口语。早在1771年,一个非专业性的宗教团体——摩拉维亚兄弟会到达拉布拉多,在因纽特人中进行传教活动和社会工作。不久,由大卫·泽斯伯格率领的摩拉教会成员从美国抵达安大略省,在泰晤士河畔建立摩拉维亚敦城,但该城在1813年战争中被毁。19世纪80年代中期,捷克人开始移民加拿大。1884年,首批捷克移民在萨斯喀彻温的科林定居。在艾伯塔省,捷克移民建立了布拉格。早期的移民多为农民、矿工、工匠和劳工。1921年,美国实行移民限额制度,许多捷克人只好移居加拿大。当时,加拿大只有8840名捷克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些捷克人纷纷移居加拿大。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后,移居加拿大的捷克人再度增加。到1981年,共有6.8万人来自捷克斯洛伐克。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很快融入加拿大社会生活,却又成功地保留了其文化特征。他们1910年在艾伯塔创办第一份报纸《斯洛伐克世界》,现已有好几种报刊。为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建立了捷克斯洛伐克全国联盟、“猎鹰”等组织。捷克人为加拿大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其代表人物有托马斯·巴塔、斯蒂芬·罗曼、科恩勒兄弟、奥斯卡·摩拉微茨、彼特·纽曼等。 捷克人Czechs捷克斯洛伐克的两大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捷克地区,少数分布在斯洛伐克地区。共968万人(1978年),占全国人口的64%。属欧罗巴人种阿尔卑斯类型。其先民为西斯拉夫人。五至六世纪迁居今捷克地区,先后被当地的部分克尔特人和日耳曼人所同化。六世纪从属于阿瓦尔人。七世纪建立萨莫帝国。九世纪建立大摩拉维亚帝国。十世纪斯洛伐克地区为匈牙利人侵占,从此便单独形成捷克国家。十二世纪其统治者被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册封为王。十三世纪成为欧洲强国之一。1526年后成为奥地利帝国的一部分。1918年奥匈帝国崩溃后,与斯洛伐克人共同建立资产阶级的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1939年3月被法西斯德国占领。在共产党领导下进行反法西斯斗争。1945年获得解放,建立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1960年改称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1968年成立捷克社会主义共和国, 并与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共同组成联邦性质的社会主义共和国。操捷克语,属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十五世纪在胡斯运动中形成统一的书面用语, 有拉丁化字母的拼音文字。多信天主教,少数信基督教新教。经济文化发达。67%为城镇人口(1981年)。主要从事工业,以机器制造、玻璃制品、制鞋和啤酒酿造著称。部分人从事农业,种植小麦、大麦、黑麦、甜菜、马铃薯等。另有部分人分布在美国、加拿大、联邦德国和苏联。 捷克人Cech东欧捷克和斯洛伐克两大民族之一。约981.8万(1980年),占全国人口64.3%,另有80万人分布欧美各国,属欧罗巴人种阿尔卑斯类型。捷克语属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西支。多信天主教。南部斯拉夫人后裔。10世纪初建立捷克王国。17世纪沦为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行省。1918年获得独立,并与斯洛伐克人共建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1948进入社会主义发展时期。工业发达,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 捷克人 捷克人捷克和斯洛伐克两大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捷克地区,少数分布在斯洛伐克地区。981.8万人(1980年),占全国人口64%。属欧罗巴人种阿尔卑斯类型。其先民为西斯拉夫人。5世纪末至6世纪上半叶迁至今捷克地区,先后被当地的部分克尔特人和日耳曼人所同化。6世纪阿瓦尔人入侵,7世纪上半叶为抵御阿瓦尔人的侵袭而结成联盟,建立了萨摩公国。9世纪建立大摩拉维亚帝国。10世纪斯洛伐克地区为匈牙利人侵占,从此便单独形成捷克王国。12世纪以后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一个属国。1526年后成为奥地利帝国的一部分。1918年奥匈帝国崩溃后,与斯洛伐克人共同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法西斯德国占领,1945年获得解放,建立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1960年改称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1989年改称捷克和斯洛伐克共和国。讲捷克语,属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西支。信教者多为天主教徒。经济文化发达。主要从事工业,有机器制造、钢铁、纺织、化工等,以制鞋和酿造啤酒著称。67%为城镇居民 (1981年)。部分人从事农业,种植麦类、玉米、甜菜、亚麻,饲养猪、牛、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另有80多万人分布在欧、美、澳各国。 ☚ 萨尔瓦多人 鄂伦春族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