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从善如流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从善如流

从善如流

晋国大将栾书能博采知庄子、范文子、韩献子等人的正确主张,不刚愎自用,故在战争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史学家以此四字称颂栾书之美德。此句意为向他人好的方面学习,接受他人好的意见和建议,就像自上而下的流水般自然。这对把向别人学习、采纳别人意见视为难事的观点是一种回击。语出《左传·成公八年》。

(东)

☚ 仁者不忧   正大光明 ☛

从善如流

从善如流

谓愿意听从正确的意见,就像流水那样自然而迅速。语本出《左传·成公八年》: “楚师之还也,晋侵沈,获沈子揖,初从知、范、韩也。君子曰: ‘从善如流,宜哉!’”晋杜预注:“栾书从知庄子、范文子、韩献子之言,不与楚战,自是常从其谋,师出有功,故传善之。如流,喻速。”

(甲)

☚ 见贤思齐   正身清心 ☛

从善如流

从善如流

能够广泛地听取和采纳他人的正确意见,和善地对待他人。表现出宽容、大度、豪爽的性格,为人处事时不斤斤计较,有大将风度。语出《左传·为政》。

(成)

☚ 天长地久   闭心自慎 ☛

从善如流

 君子曰:“从善如流,宜哉!《诗》曰:‘恺悌君子,遐不作人?’求善也夫!作人,斯有功绩矣。”(《左传·成公八年》)
 注释
 ①恺悌(kǎi tì):和颜悦色,容易接近。②遐不:何不。③作:起用,选拔。
 译文
 君子说:“听从好的主意好像流水一样(顺其自然),这是多么恰当啊!《诗》说:‘平易近人的君子,为什么不起用人才?’这就是要选拔有才有德之人啊!如果真能起用人才,这就是大功一件。”
 感悟
 当今世界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国家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方针非常及时。不过,现实生活中忽视人才、埋没人才甚至压制人才的现象仍然大量存在。“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状况不能再继续下去了。

“从善如流”的意思、出处、故事 - 成语大全 - 可可诗词网
当前位置:主页 > 成语大全 > 成语故事 >

从善如流

 【出处】:《左传·成公八年》:“楚师之还也,晋侵沈,获沈子揖,初从知、范、韩也。君子曰:‘从善如流,宜哉!《诗》曰:“恺悌君子,遐不作人。”求善也夫!作人斯有功绩矣。’”
【故事】: 公元前585年楚军攻打郑国得胜, 晋军前来相救, 楚军怕吃亏, 就退走了。晋军主帅栾书就去攻打楚国的盟友蔡国。楚军即来相救。面对重新返回的楚军, 打还是不打呢? 有两种意见, 赵同、赵括主张打, 知庄子、范文子、韩献之认为打是不利的。栾书听取了后一种意见。第二年栾书趁楚不备, 出兵攻打蔡、沈, 大获全胜。有人问栾书: 去年为什么不打? 栾书说:庄知子他们的意见是正确的, 因此我采纳了。有人说: 栾书这个人能果断而迅速地听取正确意见, 做得恰当得很。
【意思】: 听从正确的意见快得就象水从高处流下来一样。从: 听从;善: 好的, 正确的; 如流: 象水从高处流下那么快。形容乐于接受别人提出的正确意见。
【古例】: 鲁迅《马上日记》: “‘八毛!’他也立刻懂得, 将五分钱让去, 真是‘从善如流’, 有正人君子的风度。”
  • 上一篇:从井救人
  • 下一篇:从天而降

“从善如流”的意思,出处,故事 - 可可诗词网

从善如流

原意是指倾听善意的规劝,像流水向下那样,迅速而自然。语出《左传·成公八年》。

春秋中期,晋、楚两国为了争夺霸主地位,连年发动战争。公元前583年(鲁成公八年),晋国的中军元帅栾书侵袭蔡国以后,本来打算进一步攻打楚国。但是,知庄子、范文子、韩献子等人分析了当时的具体情况,提出暂停对楚国用兵,而集中兵力攻打沈国。栾书认为有理,及时地改变了作战计划。结果,大败沈国,俘虏了沈子揖。当时的史官评论这件事时称赞栾书说:“从善如流,宜哉!”意思是: 栾书听从好的主意就像流水那样顺当而自然,他这样做是多么恰当啊!

成语“从善如流”即源于此,多指人乐意倾听正确的意见,接受别人的好主意。


“从谏如流;从善如流”的拼音、意思、同义词、近义词- 可可诗词网
当前位置:主页 > 成语大全 > 同义成语 >

从谏如流;从善如流

 【从谏如流】cónɡ jiàn rú liú 接受直言规劝,像水从高处流下来一样顺畅自然。(谏:直言规劝。)〈例〉刘备求贤真诚,从谏如流,所以当时很多人去投奔他。
【从善如流】cónɡ shàn rú liú 听从好的、正确的意见,像水流下一样迅速自然。形容乐意接受别人正确的意见和善意的批评。(从:听从。善:美好,善良。善言:好的,正确的话。)〈例〉只有从善如流的领导班子,才能搞好一个集体。
辨析 都是比喻性成语;都有乐意听从别人建议的意思;都用作褒义;都常作谓语、定语。
“从谏如流”着重于听别人的规劝意见;多是下级规劝上级的意见,适用范围窄;多用于书面语。“从善如流”着重于听从好的意见;可用于上对下,下对上,也可用于平辈之间,适用范围较宽;用于口语和书面语。
提示 “谏”不能读作“jiǎn”,不能写作“柬”。
  • 上一篇:聪明绝世;聪明睿智
  • 下一篇:从井救人;舍己救人
从善如流

从善如流cónɡshànrúliú

━┃━━ 听取正确的意见像流水一样迅速而自然。宋·范仲淹《淡交若水赋》:“惟君子莫不就义若渴,从善如流。”

☚ 不食周粟   玉碎 ☛

从善如流cóngshàn-rúliú

原意是指倾听善意的规劝,像流水向下那样,迅速而自然。语出《左传·成公八年》。
春秋中期,晋、楚两国为了争夺霸主地位,连年发动战争。公元前583年(鲁成公八年),晋国的中军元帅栾书侵袭蔡国以后,本来打算进一步攻打楚国。但是,知庄子、范文子、韩献子等人分析了当时的具体情况,提出暂停对楚国用兵,而集中兵力攻打沈国。栾书认为有理,及时地改变了作战计划。结果,大败沈国,俘虏了沈子揖。当时的史官评论这件事时称赞栾书说:“从善如流,宜哉!”意思是: 栾书听从好的主意就像流水那样顺当而自然,他这样做是多么恰当啊!
成语“从善如流”即源于此,多指人乐意倾听正确的意见,接受别人的好主意。

从善如流cóngshàn-rúliú

虚心接受正确的意见或建议像水往低处流一样自然顺畅。
【反】刚愎自用 固执己见 一意孤行

从善如流

(同)从谏如流
(反)固执己见 刚愎自用

从善如流

听取好的意见就像流水一样迅速。用以称誉人胸襟开阔,善于接纳他人的意见。春秋时,楚军攻打郑国,晋国派栾书前去援救。在绕角这个地方,楚国主动撤兵回国。晋军将领赵括等人主张趁机攻打依附于楚国的蔡国,楚国听到消息后马上又调回军队。晋军中多数人主张开战,惟有大夫知庄子、范文子和韩献子三个人坚决反对。栾书听了三个人的分析,认为有理,最终将部队撤回。有识之士都赞美栾书胸襟开阔,从善如流。(见《左传·成公八年》)

从谏如流、从善如流、闻过则喜;拒谏饰非[饰非拒谏]、文过饰非

○从谏如流cóng jiàn rú liú

接受别人直言规劝,像水从高处流下来一样迅速、顺利,形容乐于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有乖~之美|明君~|英明的领导者~。

○从善如流cóng shàn rú liú

比喻很快接受别人的好意见:~,有将帅的风度|他一向~,但这次不知为何却如此固执己见。

○闻过则喜wén guò zé xǐ

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缺点、错误就感到高兴。形容虚心接受批评:我们应抱着~的态度,不讳疾忌医|实事求是地说,要真正做到~,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拒谏饰非jù jiàn shì fēi

拒绝劝告,掩饰错误:~,愚而上同,国必祸|孤非~之主|~,则上下隔情,君臣道乖。也说【饰非拒谏】。

●文过饰非wén guò shì fēi

掩饰过失、错误:你要认真改正错误,不要~|他~,竭力为自己辩解开脱|某些人在总结工作时总爱~。

从善如流

从善如流

(先秦《左传·昭公十三年》)听从善言如流水一样迅速。表示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

☚ 针往哪里钻,线往哪里穿   父教不可废,子谏不可拒 ☛
接受意见

接受意见

接受意见时态度诚恳:虚己以听
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虚引 闻过则喜 虚己受人 虚己纳物 虚己听受
宽容大度,虚心接受意见:拭面容言
乐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从谏如流 纳谏如流
能迅速地接受别人的好意见:从善如流 从善若流 趋善如流 纳善如流 纳谏如响
广泛接受意见:详延

☚ 接受好意   采纳 ☛

从善如流

比喻乐于接受别人正确的意见。语出《左传·昭公十三年》:“从善如流,下善齐肃;不藏贿,不从欲;施舍不倦,求善不厌。是以有国,不亦宜乎?” 《左传·成公八年》:“君子日: ‘从善如流,宜哉!’”《晋书·祖逖传》:“清纯亮直,学思尤敏,五经群史多所综悉,且好学不倦,从善如流。”宋·范仲淹《淡高若水赋》:“惟君子莫不就义若渴,从善如流。”又作“从善如流”,《新唐书·张玄素传》:“从善如流,尚恐不逮,饰非拒谏,祸可既乎?”从善若流,既有利于美好道德行为的张扬、社会风尚的净化,也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它对于身居要职的人,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只有这样,才能招贤纳才,使各方能人志士云集麾下。从善如流是古代做人、特别是做领导的道德要求,在现代生活中仍有其道德价值。

从善如流

从善如流Congshanruliu

语出《左传·成公八年》:“从善如流,宜哉!”意思是说:听从好的意见像水往低处流一样自然,形容乐于接受人家的劝告。从善如流是一种道德修养的方法,我们今天的实践过程中,同样要求做到从善如流。人们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充实和提高自己。从善如流是谦虚美德的一种具体表现,同时也和反省紧紧相联,是做人的一种基本品质。作为一种道德修养方法,对小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时,应注意使他们懂得,对于好的意见应该完全接受,并用以指导自己的行动,只有经常接受别人的批评,不断地进行自我反省,才能在各个方面进步更快,从而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和道德境界。

☚ 疾恶如仇   坦率 ☛

从善如流

虚心听取采纳他人正确的意见和建议。形容乐于接受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善:好,指高明正确的意见和建议。 《左传·昭公十三年》: “从善如流,下善齐肃。”

从善如流cóng shàn rú liú

do good naturally and happily;follow good advice as naturally as a river follows its course; follow what is right as water flows downhill; readily accept good advice
❍ 君子曰: “~,宜哉?” (《左传·成八年》) The superior man will say,“He followed the wise and good,as on the course of a stream,and right it was.”/~,下善齐肃。(《左传·昭十三年》) He followed what was good like a flowing stream. He condescended to the good,and was grave and reverent./“八毛?”他也立刻懂得,将五分钱让去,真是“~”,有正人君子的风度。(鲁迅《华盖集续编》107)“Eight cents!” He caught on at once,and let the five cents go—an example of the way a true gentleman“follows what is right as water flows downhill.”

从善如流

readily follow good advice;do good naturally and happily; follow good advice as naturally as a river follows its course; take advice with a receptive mind; be open to advice and criticism; readily follow what is right

从善如流cónɡ shàn rú liú

接受正确的意见就像水流一样快而自然。follow good advice readily ,accept good advice readily, do good naturally and happily

从善如流cóng shàn rú liú

【解义】从:听从。善:好的,正确的。如流:像流水一样。比喻乐意听取正确的意见,接受善意的规劝,就像流水那样快而自然。
【例句】老张为人正派,~,你们会相处得很好的。
【近义】从谏如流、虚怀若谷
【反义】疾恶如仇

从善如流

《辞源》源云:《左传·成公八年》:“晋侵沈,获沈子揖,初从知、范、韩也。君子曰:‘从善如流,宜哉!’”是指栾书能听从知庄子、范文子、韩献子的计谋,取得战功。又《昭十三年》:“从善如流,下善齐肃。”
按,此语所源不错。此语他型,河南版《汉语成语大词典》补逸云:也作“从善若流”。《新唐书·张玄素传》:“从善若流,尚恐不逮,饰非拒谏,祸可既乎?”

从善如流cóng shàn rú liú

愿意随时听从别人的善言。“从善”,听从善言;“如流”,随时。《左传·成八年》:“晋侵沈,获子揖,初从知、范、韩也。君子曰:‘从善如流,宜哉!’”注:“如流,喻难。”

从善如流

春秋后期,南方的楚国逐渐强大起来,不断兼并周围的小国。公元前585年,楚国出兵攻打郑国。郑国抵挡不住楚军的强大攻势,便向晋国求救。
郑国是晋国的盟国,晋景公岂能坐视不管,立即派大将栾书率军前去救援。晋军进入郑境后,很快与楚军相遇。晋军见楚军来势很猛,便退兵回国。
栾书十分恼火,便率兵去攻打与楚国结盟的蔡国。蔡国国君慌了,急忙向楚国求救。
楚国本不想和晋兵交战。但蔡国是受它保护的,不能坐视不救,便马上派公子申和公子成带领所属申县和息县的军队前去救援。
栾书听到楚军前来救援蔡国,十分恼火,便准备派赵同等两位大将前去迎击楚军。栾书的部将韩献子、范文子等劝阻说:
“楚军去而复回,锐气很盛,一定很难对付。况且,我们即使打胜仗了,也只战胜楚国两县的军队,不足为荣;而万一打败了,那就是莫大的耻辱,人家会说我们晋军连楚国两个县的军队也打不过。所以,不如收兵回国好。”
栾书听了,觉得他们说得很有道理,便准备收兵回国。赵同等大将心中很不以为然,对栾书说:
“元帅,你手下有这么多将领,只有三个人主张撤兵回国,可见想打的人占多数。而多数人的想法往往是正确的,你为什么偏偏听他们三个人的意见呢?”
栾书摇摇头,回答说:“你们错了。意见的正确与否,不在于多数人赞成和反对。多数人的意见并不一定正确,但正确的意见一定是能代表多数的。韩献子他们三位都是晋国的贤人,他们的意见虽然表面上是少数,但实际上是代表多数人意见的。你们别多说了,我决定采纳他们的意见。”
于是,栾书便下令退兵回国。
过了两年,栾书又奉令攻打蔡国和沈国,韩献子等三人为他出谋划策,很轻易取得了胜利。
由于栾书能正确地听从部下的意见,人们称赞他说:
“栾书能从善如流,真是个好样的!”
后来,“从善如流”这一成语,用来形容能虚心地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

从善如流cónɡ shàn rú liú

听从好的意见或建议,就像水顺流而下一样迅速。形容乐于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
【例】领导者要有~的气度,要善于听取周围人的意见。
〔近〕从谏如流 见〖从谏如流〗。
〔反〕刚愎(bì)自用

从善如流cónɡ shàn rú liú

【释义】表示乐于接受别人的劝导。
从善:?? ??.
如流:? ??? ??.
?? ?? ??? ???? ?????.
【例句】作为领导,应该做到从善如流。
???? ??? ??? ? ????? ??.
【近义词】从谏如流

从善如流cónɡ shàn rú liú

听从好的意见就像水从高处流下那样自然。形容乐于接受别人正确的意见。萧乾《赞孙用》:“他耿介无私,~。当‘出身’成为压倒一切的资本时,他从不告诉人他是位刻字工人的儿子。”
〔出处〕《左传·成公八年》:“君子曰:‘从善如流,宜哉!’”
〔变式〕从善若流
〔近义〕从谏如流
〔反义〕独断专行 一意孤行 固执己见 刚愎自用
〔辨析〕“从善如流”重在表示接受别人正确的意见,适用范围广;“从谏如流”重在表示接受规劝,只用于接受臣属、晚辈或朋友的规劝意见。另见“善善从长”(492页)“择善而从”(735页)。
〔连用〕虚怀若谷

乐于接受好的意见从善如流;从谏如流;从善若流

格式 比喻式。
释义 从:听从。善:好的,正确的。谏:规劝。听从好的意见或规劝如同流水一样迅速而自然。
出处 《左传·成公八年》:“君子曰:‘从善如流,宜哉!’”
举例 领导干部要集思广益、团结群众,就要~。

刚愎自用gāng bì zì yòng

固执己见 独断专行
gu zhi ji jian du duan zhuan xing
自以为是 一意孤行
zi yi wei shi yi yi gu xing
【刚愎自用】 倔强固执,不听别人意见,硬按自己的主观意图行事。愎:任性。自用:自以为是。源出《左传·宣公十二年》:“其佐先縠,刚愎不仁,未肯用命。”又,《尚书·仲虺之诰》:“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多用于贬义。
【固执己见】 顽固地坚持自己不一定正确的意见。多用于中性或贬义。源出《宋史·陈宓传》:“固执己见,动失人心。”
【独断专行】 不考虑别人的意见,不同别人商量,一个人说了算。也作“独断独行”。
【自以为是】 自己认为自己的言行是对的。源出《荀子·荣辱》:“凡斗者必自以为是,而以人为非也。”
【一意孤行】 原为谢绝他人请托,坚持己意行事。现为拒绝别人意见,独断专行。源出《史记·酷更列传》:“[赵]禹为人廉洁。为史以来,舍毋食客。公卿相造请禹,禹终不报谢,务在绝知友宾客之请,孤立行一意而已。”
﹝例﹞ 只因为严醉刚愎自用,长期与毛人凤貌合神离,戴笠一死,毛人凤当上局长,严醉就走下坡路了。(罗广斌、杨益言:《红岩》) 冯贵堂听父亲不赞成他的主张,他想到:“人,一上了年纪,就爱固执己见,偏重保守了!”(梁斌:《红旗谱》) 现在有人为了站住脚,就独断专行,想排斥一大批党的忠实干部,同时又想安插自己的亲信。(水运宪:《祸起萧墙》) 你在他手下办事,只可以独断独行;倘若都要请教过他再做,那是一百年也不会成功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 斗争历史短的,可以因其短而不负责任;斗争历史长的,可以因其长而自以为是。(毛泽东:《学习和时局》) 皇上和杨文弱、高起潜虽有意与虏议和,但迫于臣民请议,尚不敢公然一意孤行,与虏订城下之盟。(姚雪垠:《李自成》)
从谏如流 从善如流
cong jian ru liu cong shan ru liu
【从谏如流】 象水从高处流下一样迅速接受别人的直言规劝。形容乐于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谏:直言规劝。源出汉·班彪《王命论》:“从谏如顺流。”多用于褒义。
【从善如流】 象水从高处流下那样迅速接受别人正确的意见。源出《左传·成公八年》:“君子曰:‘从善如流,宜哉!’”
﹝例﹞ 使四方后代,知朝廷有直言骨鲠之臣,天子有不僭赏从谏如流之美。(唐·韩愈《争臣论》) “八毛!”他也立刻懂得,将五分钱让去,真是“从善如流”,有正人君子的风度。(鲁迅:《华盖集续编·马上日记》)

从善如流cóng shàn rú liú

听从好的意见或建议,就像水顺流而下一样迅速。形容乐于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
〔例〕领导干部要有~的气度,善于采纳好的意见和建议。
【辨析】“从善如流”与“从谏如流”都指乐于接受别人的意见。“从善如流”的使用范围广,可用于上对下,可用于平辈、平级之间,也可用于下对上;“从谏如流”仅用于接受臣属、下级、晚辈或朋友的规劝。
【提示】多作谓语。

从善如流cóngshàn-rúliú

《左传·成公八年》:“君子曰:从善如流,宜哉!”又该书《昭公十三年》也有“从善如流”之语,可见此为当时习用语。从:听从。指听从正确的意见,就像水从高处流下那样自然。

从善如流cónɡ shàn rú liú

解释 听从正确的意见,如同水从高处流下那样迅速和顺当。
出处 《左传·成公八年》:“楚师之还也,晋侵沈,获沈子揖初,从知、范、韩也。君子曰:‘从善如流,宜哉!’”
栾书是春秋中期晋国的著名将领。鲁成公六年(公元前585年),楚国攻打郑国,晋国派栾书率军救郑,两国军队在绕角相遇。尚未战斗,楚军撤回,晋军于是顺便侵袭蔡国。楚国的公子申、公子成率领申、息两县的军队救援蔡国。栾书的两名副将向他请求想要迎战,栾书正打算答应,另外三名手下知庄子、范文子、韩献子劝谏说:“不行。我们前来救援郑国,尚未战斗楚军即离开了我们,我们于是来到这里。这样做,等于是把杀戮搬到了别人头上。杀戮尚未完结,又激怒楚军,初战一定不能取胜。即使战胜,也不是好事。我们大军出征,结果只打败了楚国两个县的力量,又有什么光荣的呢?假如不能打败对方,受到的耻辱就太重了,不如回去的好。”于是晋军就撤退回国。
当时晋军将领中想作战的人很多,有人对栾书说:“您掌握军权,应该斟酌民心办事。现在您的副将十一人,不想交战的只不过三个罢了,想战的是大多数,您应该听从多数人的主张。”栾书说:“好的主张才是大众的主张。现在三位将领的意见一致,是大众的好主张,听从他们的,不也行吗?”晋军退军后,楚军也撤退回国。晋军又趁机侵袭了沈国,俘获了沈国的国君揖初,这也是采纳知庄子、范文子、韩献子建议的结果。当时的有识之士评论说:“栾书听从好的意见就像水流一样和顺迅速,真是合宜啊!”
例句
曹操和袁绍相比,一个从善如流,一个刚愎自用,结果袁绍失去了民心和人才,最终兵败人亡。

从善如流cónɡ shàn rú liú

听从好的意见或建议,就像水流一样快速而自然。形容乐于接受别人的意见和建议等。也作“从善若流”。

从善如流cónɡ shàn rú liú

【解义】 从:听从。善:好的,正确的。如流:像流水一样。比喻乐意听取正确的意见,接受善意的规劝,就像流水那样快而自然。
【例句】 老张为人正派,~,你们会相处得很好的。
【近义】 从谏如流、虚怀若谷
【反义】 固执己见、刚愎自用

从善如流cónɡ shàn rú liú

从: 听从,采纳。善: 指好的意见、建议。听从好的意见就像顺着水往下流那样自然。指乐于接受别人正确的意见。池莉《小姐,你早》:“戚润物是一个~的人,李开玲比她说得好,她就对李开玲刮目相看。”

从善如流cong shan ru liu

形容乐于接受好的意见,如同流水向下那样自然而快速。
【近】见贤思齐 从谏如流
【反】固执己见刚愎自用

不耻下问 从善如流bù chǐ xià wèn;cóng shàn rú liú

下:指学问、地位、年龄等低于自己的人;从善:指接受意见;流:喻快速。形容为人谦虚,肯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乐于接受意见并迅速改正。苏宗仁、王慧秋《梅兰芳从善如流》:“梅兰芳~的精神,梨园界无不钦佩。”


闻过则喜 从善如流wén guò zé xǐ;cóng shàn rú liú

闻:听;过:错误;善:美好;流:喻快速。形容人善于接受批评,听到有人指出自己的错误就高兴,并能迅速改正。焦青《要保护善意的批评者》:“对于被批评者,特别是领导者来说,应当有这样的雅量: ~,好话、坏话、正确的话、错误的话都要听。”


虚怀若谷 不耻下问xū huái ruò gǔ;bù chǐ xià wèn

虚怀:谦虚的胸怀;谷: 山谷,喻坦荡;下:指地位、水平不如自己的人。形容十分谦虚,肯向地位、水平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谭伯鲁《两位艺术大师的合作》:“梅兰芳对这位在京剧上没有一定‘资历’和‘辈分’的艺术大师,破格聘为总导演,~的风度,在京剧史上也是前所罕见的。”

从善如流cóngshàn-rúliú

从:听从。如流:像流水。听从好的意见就像水顺流而下一样自然和迅速。形容人很虚心,乐于接受正确的意见。《左传·成公八年》:“君子曰:‘从善如流,宜哉!’”
【例】她不固执,也不偏激,疾恶如仇,从善如流,既爱动但也能静。(黎汝清《冬蕾》)

34NS【从善如流】cóng shàn rú liú

听从好意见就像流水那样自然。形容非常乐意听取正确的意见或善意的规劝。

从善如流cóngshàn-rúliú

〔主谓〕 像水从高处流下那样迅速接受别人正确的意见。语出《左传·成公八年》:“君子曰:‘从善如流,宜哉!’”鲁迅《华盖集续编·马上日记》:“‘八毛!’他立刻懂得,将五分钱让去,真是‘~’,有正人君子的风度。”
△ 褒义。描写善于听取别人意见。
【近义】从谏如流 广开言路
〖反义〗刚愎自用 固执己见 独断专行 自以为是 一意孤行 拒谏饰非。
也作“从善若流”。

改过不吝;从善如流

改过不吝;从善如流gǎi guò bù lìn;cóng shàn rú liú

【上】吝:小气,舍不得。谓改正过错不留尾巴,很彻底。《书· 仲虺之诰》:“用人惟己,改过不吝。”孔传:“有过则改,无所吝惜。”
【下】从:听从。善:美好,正确的。如流:像流水般迅速自然。形容听从善意的、正确的意见像流水般迅速自然。
◆ 也作“从善若流”。《左传·成公八年》:“君子曰:‘从善如流,宜哉!”
【综】形容改过纠错坚决彻底,接受好的意见和建议迅速爽快。
【例】韩书记是一位改过不吝、从善如流的好干部,他尊重民意,倾听民声,关心民瘼,是老百姓的贴心人。

☚ 奉公正己;怀质抱真   公私两便;忠孝双全 ☛

从善如流cóng shàn rú liú

从:听从。善:正确的。形容接受好的意见如流水般迅速顺畅。《左传·成公八年》: “君子曰: ‘从善如流,宜哉!’”也作“从善若流”。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4:2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