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粉酶测定
淀粉酶属糖苷键多糖水解酶,有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两种。人类只有α-淀粉酶,主要是由腮腺和胰腺生成,分泌到消化液中。其作用是水解淀粉、糖元上直链的α-1,4糖苷键,产生糊精、双糖和单糖。血中淀粉酶易被肾脏所清除,当腮腺和胰腺有炎症或腺管阻塞时,淀粉酶可逸入血中,使血和尿中酶活性上升。
常用的检查方法有Somogyi法、Winslow法和淀粉色素结合法。由于各实验室检查的方法不同、其单位定义和正常值也不同,故报告时应注明方法。Somogyi法正常值血清60~180u/dl,尿35~260u/h; Winslow法血清8~32u/ml,尿8~64u/ml;淀粉色素结合法正常值与Somigyi法相同。
婴儿一岁后,血中淀粉酶活性才达到成人水平。血清淀粉酶增高,主要见于急性胰腺炎,在急性发作期可高达2,000u以上,但持续时间短,在病情好转24~72h后,即可降至正常水平。急性胰腺炎时,尿淀粉酶的增高与下降均比血清迟,约于起病后12~24h才开始上升。血清和尿中淀粉酶增高,也可见于其他急腹症,如溃疡病穿孔、急性腹膜炎和肠梗阻等。慢性胰腺炎、胰腺肿瘤和腮腺炎等,也可使血清淀粉酶轻度增高。尿淀粉酶活性,还可受肾清除和尿浓缩稀释功能的影响。血和尿液淀粉酶活性同时降低,可见于各种肝脏疾病。在急性胰腺炎时,肾脏由于受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增加了对淀粉酶的清除作用,但不改变对肌酐的清除值,以致两者比例较正常升高。淀粉酶与肌酐清除率的百分比(淀粉酶/肌酐清除值×100)为1~5%。多数急性胰腺炎>6%,平均为10%。此外,百分比增高还见于酮血症、烧伤、肾功能不全和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等。比例<1%时常见于巨淀粉酶血症。此病是由于淀粉酶和糖蛋白形成大分子复合物,不能透过肾小球,致使血中淀粉酶活性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