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迁移流动
人们经常由一个地点向另一个地点进行迁居活动。湖南人口的迁移活动频繁。
❶人口有省际迁移。据统计可分为四阶级。第一阶段(1949~1957年),迁出36.43万人,迁入24.17万人,迁出略大于迁入。第二阶段(1958~1965年),净迁出229.8万人,其中1960年净迁出86.54万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最大年迁出值。主要原因是数万人支边垦荒,农村人口自发流出。第三阶段 (1966~1976年)总趋势是大量迁入,累计量为120.82万人,其中1970~1971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口净迁入量最高的两年,主要原因是加强三线建设的人口内迁。第四阶段(1977年以后),是省际人口迁入与迁出的基本平衡时期。
❷人口省内迁移. 1954—1990年人口迁移总量为5200.83万人,最高迁移量的1954年为280.68万人,最低的1975年为152.4万人。1949—1957年和1977年以后是省内人口迁移高峰时期。
❸流动人口。这是人口改变常住地点的临时性迁移。湖南人口流动大于人口迁移规模。总的特点是: 流动规模不断增大,流动的状态成交叉幅射状。其中有商品经济流动型; 水上作业流动型; 寄居无户口流动型; 会议人口流动型; 参观旅游人口流动型等。据1995年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1995年1月至10月为30.8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