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昏迷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昏迷 昏迷是脑功能出现严重障碍,高级神经活动受到高度抑制的一种状态。引起昏迷原因,可分为全身性病变和颅内病变两大类,多由传染性病、颅脑疾病、代谢障碍、药物或化学品中毒、物理因素等引起。 【诊断要点】 (1)意识丧失,运动、感觉和反射等功能障碍,呼吸变为不规则,血压或有下降。 (2)嗜睡、迷蒙是程度较轻的意识障碍。嗜睡指患者处于睡眠状态,可以唤醒,并能作正确答话;迷蒙也是睡眠状态,虽可唤醒,但不能准确回答,患者的定向力已有部分缺损。 (3)昏迷与晕厥的鉴别是前者意识丧失时间较长,不易迅速逆转;后者则为短暂的意识丧失。 【治疗】 1.体针 取穴:水沟、素髎、劳宫、涌泉、十宣。方法:水沟、素髎、劳宫、涌泉宜用较粗毫针进针0.3寸左右,快速捻转强刺激,间隔5分钟运针1次,每次行针2分钟,直至清醒。十宣宜三棱针点刺出血。 2.灸法 取穴:百会、关元、气海、神阙、隐白。方法:每次选用2-3穴,每穴用小艾柱灸15-20壮。神阙穴以隔盐灸。百会用艾条温灸30分钟至2小时。 3.耳针 取穴:心、神门、交感、内分泌、肾上腺。方法:用毫针刺,两耳交替选2-3穴,留针30分钟,或加电针刺激。 4.指针 取穴:水沟、攒竹、睛明、风池、天宗。方法:以拇指、食指指针刺激,每穴30秒至1分钟。 【现代临床举例】 (1)胡氏报道一女性,17岁。因阑尾术后出现高热、昏迷。针刺水沟、印堂、太阳、风池、合谷、曲池穴,强刺激留针15分钟后,患者睁开眼睛,呼之能点头,能按照医生的要求张口,此后意识一直处于苏醒状态。(胡增石,江西中医药,1985;(12):19) (2)王氏等治疗由小儿屏气综合征、中毒性菌痢、癔病所致昏厥之症,选涌泉穴,用三棱针作点刺放血,取得疗效。(王晶等,陕西中医函授,1997;(1):40) 【备注】 (1)昏迷可分为轻、中、重度。针灸治疗轻、中度昏迷效果较好。重度昏迷患者,在针灸抢救的同时,应配合其他治疗方法。 (2)中医将昏迷辨证分为“闭证”、“脱证”。救治时,闭证宜针,脱证多灸。 (3)针刺治疗中,环境应安静、温暖。患者清醒后需继续对因治疗,直至病情稳定。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