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春寒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春寒 【原文】: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1)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2) 【译文】: 二月的巴陵,天天吹着寒风,吹着--我这客居的园公。海棠倒不在意,她泛着美丽的胭脂色泽,悄然独立在细雨濛濛之中。 (王洪译) 【集评】: 今·钱钟书:“陈与义《陪粹翁举酒君子亭下》说:‘暮雨霏霏湿海棠’,不过像杜甫《曲江对雨》所谓‘林花着雨胭脂湿’,比不上这首诗的意境。宋祁《锦缠道》词的‘海棠经雨胭脂透’和王雱《倦寻芳》词的‘海棠着雨胭脂透’,也只是就杜甫的成句加上炼字的工夫,没有陈与义这首诗的风致。” (《宋诗选注》第151页) 今·倪其心、许逸民:“这首诗抒写当时凄凉愁苦的心境,是作者乱离生活的一个反映。……末二句不止描绘出海棠的婀娜动人,而且笔端也似有所感慨。在春寒料峭中,看到一枝独开,娇红欲滴,生气勃勃,使诗人的心胸为之震荡,平添了生活的勇气。” (《宋人绝句选》第205页) 【总案】: 这首诗作于高宗建炎三年(1129)二月。当时金兵连陷青州、徐州,进攻楚州,南宋朝廷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陈与义此时正避难于岳阳。这年正月遭火灾,不得已而借郡守王摭(粹翁)后园君子亭暂居。仓惶逃难,备尝艰辛,客居他乡,饱受寂寞,再加上春寒料峭,风雨凄凄,个中滋味,难以言传。一个“怯”字,道出无限辛酸。凄凉之际,庭下的海棠傲然挺立,为全诗抹上了一片亮色。冒雨盛开的海棠给身处凄风冷雨中的诗人以精神上的启迪。钱钟书赞赏这首诗的“风致”,就在于诗的后两句不仅包括有“暮雨霏霏湿海棠”(陈与义《陪粹翁举酒君子亭下》)的优美画面,而且融入了诗人自己的思想、人格,形象中蕴含着哲理,意境深远,非一般咏物诗所比。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