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称“人的种群生态学”。研究人口作为生物种群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范围是:人口的增长速度与生态平衡问題,人口分布密度与各地区的生态环境的平衡等问题。
人口生态学
研究人口的发展进程法则和规律性、人口和环境相互联系、相生相克关系及法则的相互作用,人的正常活动的必备条件——环境的形成逻辑及在生态形势发生变化过程中的人口行为的学科。人口生态学是研究人口与生态环境关系的科学。虽然人口生态学的理论不够完善、严密,但是控制人口、保护环境、制定人口环境政策等都需要它有长足的发展,人口生态学将是未来最重要的学科之一。人口生态学在西方作为一门学科是近年来出现的,其思想的产生可追溯至马尔萨斯的 《人口原理》。
人口生态学是研究整个人口与整个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性质、范围、方法及其规律,特别是研究环境演变过程与人口变化过程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的演进规律和发展趋势的科学。所谓整个人口和整个环境是把人口和环境作为一个系统看待,而不是孤立地研究某一个人或某一群体与某一特定环境之间的关系。它是人口学和生态学有机结合而产生的一门跨学科的边缘性科学,不是人口学和生态学的简单相加。人口生态学研究的范围非常广泛,人口增长、人口模式及其转变、人口结构、人口分布和迁徙、人口素质以及人口的各种资源的关系、城乡人口等各主要人口现象和过程,都属于其研究范围。
人口生态学的主要特征: 一是综合性,二是战略性,三是应用性。综合性,是指其研究课题都是多层次的多因子的大系统,这些因子相互联系形成错综复杂的现象,分析处理这种复杂的现象问题时需要用综合的方法和观点。战略性,是指所研究的课题带有全局性,它必须协调好各子系统,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由于它关系到全局,所以问题一旦解决,经济效益大,社会效果好,反之,损失也大。应用性,是指它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只有用人口生态学的观点指导各个经济部门的活动,才能达到环境健全、资源永续利用、经济持久发展的目标。
人口生态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相结合的学科,其研究方法包括实地调查和实验室考察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等。发展人口生态学,运用生态学规律研究人口问题,研究人口变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不仅有助于推动人口学的发展,较全面地认识当前人类面临的各种重大问题,而且对于提高生活质量、防止环境污染、合理使用自然资源都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