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京报房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京报房 京报房清朝末年各省会传送京报兼抄送、抄卖奏章的机构叫京报房,以北京、天津为最多。报房出版的报纸通称为京报,有时也被称为邸报、邸钞、除目或朝报。报房大约创始于明朝中叶,最初,京报房从事“公文”和“邸报”的誊抄,并转送各地,以赚“脚力钱”。初创时限于官吏包办,其后才有人出资在大省会仿照营业,成为民办报房。这种行业在康梁变法时期极盛,公文批札,均靠它传递。康梁变法时,新党改革之议,旧派攻击之文,动辄万言,都由京报房广为抄传,而一般留心时事的知识分子每在晨光熹微的时候,拥挤在京报房的“抄手”座前,争相购取奏议、上谕以及各种消息,互为传诵。京报房的组织,除了经理人之外,还有善于抄写的“抄手”和专事传递的“脚夫”,而他们因为在各商埠均有连号(分支机构),所以还兼办转送民信和汇兑银钱的事务。辛亥革命以后,政治革新,各机关政令的公布和传递都借助印刷和邮电的便利,使“京报房”无事可做而名存实亡。 ☚ 邸报 伪传邸钞案 ☛ 京报房 京报房清朝末年各省会传送京报兼抄送、抄卖奏章的机构,以北京、天津为最多。报房出版的报纸通称为京报,有时也被称为邸报、邸钞、除目或朝报。报房大约创始于明朝中叶,最初,京报房从事“公文”和“邸报”的誊抄,并转送各地,以赚“脚力钱”。初创时限于官吏包办,其后才有人出资在大省会仿照营业,成为民办报房。这种行业在康梁变法时期极盛,公文批札,均靠它传递。康梁变法时,新党改革之议,旧派攻击之文,动辄万言,都由京报房广为抄传,而一般留心时事的知识分子每在晨光熹微的时候,拥挤在京报房的‘抄手’座前,争相购取奏议、上谕以及各种消息,互为传诵。京报房的组织,除了经理人之外,还有善于抄写的“抄手”和专事达递的“脚夫”,而他们因为在各商埠均有连号(分支机构),所以还兼办转送民信和汇兑银钱的事务。辛亥革命以后,政治革新,各机关政令的公布和传递都借助印刷和邮电的便利,使“京报房”无事可做而名存实亡。明思宗的时候,北京有个名叫何光烨的人,即以“送邸报为业”。清末,北京知道名号的报房有11家,多在前门外大街西侧的一些小胡同里,担任抄报送报的多达300人。当时天津的京报房有“永济”、“福兴公”、“协成信”、“义兴”、“福昌”、“天顺”等六家,经营者大多是北京人。报房京报从明朝中叶以来,先后出版了将近400多年,直到1913年以后才完全停刊。报房京报是一种无官报之名而有官报之实的民办报纸。 ☚ 京报 京话日报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