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关键技术
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关键技术主要有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建模技术、过程建模、集成数据环境、设计制造协同、工作流管理技术。
产品全生命周期建模技术。产品全生命周期建模目的是建立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统一的、具有可扩充性的能表达完整信息的产品模型,该产品模型能随着产品开发进程自动扩张,并从设计模型自动映射为不同目的的模型,如可制造性评价模型、成本估算模型、可装配性模型、可维护性模型等。产品模型能全面表达和评价与产品全生命周期相关的性能指标。
过程建模。实现产品协同设计与制造过程的管理,建立用于描述、分析和实现产品设计与制造过程的模型。过程模型分为基于活动的过程模型和基于阶段的过程模型。基于活动的过程模型在决策支持、过程性能分析方面具有显著的优点; 基于阶段的过程模型主要强调设计信息由抽象到具体、由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创建新的过程模型,支持多人、多部门、多企业的协同产品设计与制造过程,处理其中存在大量的相互关联和依赖,在过程模型基础上,分析活动的排序、过程重叠、资源分配、迭代、评审、工作负荷等因素对过程性能 (主要是时间和成本) 的影响,是系统实现的一个关键。
集成数据环境。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能够为用户建立一个集成的数据环境,在虚拟企业环境下,实现数据的一致性管理。在虚拟设计环境下,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数据分开存放,系统提供数据的联邦机制,分散在网络上的用户在对数据进行存取时,所有数据对用户都应是透明的,这种位置上的透明性可用电子仓库来实现。电子仓库对分散在虚拟企业中的数据建立一个统一索引,指定数据单元存放的具体物理空间,并能对数据的增删和修改操作进行动态的维护。
设计制造协同。协同技术为集成开发团队构造共享的工作环境,研究集成电子邮件、可视化、多媒体等技术,使团队成员在一个分布的环境下进行实时交流,发现协同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冲突,对过程中的重大决策进行辅助的平衡和协调。在系统中,设计与制造协同更多地表现为一种设计理念和制造指导思想,实现需要许多相关技术的支持,体现在产品数据管理、分布式计算、工作流管理以及产品统一建模的实施过程中。
工作流管理技术。主要内容是工作任务的整体处理过程和工作组成员之间依照一组已定规则及已制定的目标所交换的文本文件、各种媒体信息或任务。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工作流程存在很大的差异性,需要提供不同的工作流管理策略。在产品的概念设计阶段,工作流程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而在生产阶段的流程则相对稳定。在产品开发早期需要支持各种想法和概念的形成及不断改进的动态过程,跟踪产品的概念设计过程,记录每一次变更的想法及其理由,并从中抽取有关设计过程的知识,使下一次设计能利用这些知识缩短开发周期。工作流将数据和信息传送给用户、小组或者项目角色,完成特定的业务处理。在数据沿着业务流程生命周期前进的任何时刻,可以访问它的位置和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