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影响经济发展的基本环境
80年代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所取得的成就,为实现现代化战略目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展望未来,无论是国际环境还是国内环境,都为广东提供许多可资利用的机遇和有利条件。
——在国际,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格局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一是经济多元化、区域性的经济合作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二是以科技促进经济发展越来越明显,西方发达国家越来越多地旨在通过发展高科技产业带动经济的发展;三是随着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发达国家的夕阳产业重点向亚太地区转移。广东农村经济可以利用国内较大的经济总量,多样化的经济结构,丰富的人力资源和广阔的市场潜力以及国际产业扩散与转移效应带来的后发优势等有利条件,扩大对外合作,多方面获取经济利益;更多地吸收世界成熟的科学技术,加速科技进步;充分发挥现有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势,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同时,更多地吸引外资,缓解国内建设资金不足。
——在国内,加快经济发展的条件日趋成熟。改革旧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根本上理顺经济活动的 一些基本关系,充分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解决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将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运行机制;对外开放向多层次、宽领域、纵深化方向发展,形成了沿海、沿边、沿江的的开放格局,将更好地推动广东经济迈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分工,利用国际资源,实现与世界经济的接轨。
——在省内,经过十多年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具备了一定的物质基础,积累了丰富的市场经济管理经验,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人的素质不断提高。特别是广东背靠大陆辽阔的腹地,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有全国作为坚强的后盾,具有广阔的国内市场。同时毗邻港澳,华侨众多,随着港澳主权回归祖国,粤港澳经济合作将会向更高层次发展。在农村,基本实现了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变,已经建立起来的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经济体制,日益迸发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动力;农业生产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自然资源优势得到发挥,特别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使农村经济实力进一步加强;经济特区、珠江三角洲、沿海开放地带的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城乡 一体化建设迈出了可喜的步伐,涌现出了一批速度快、效益好、多类型的先进典型,为全省进一步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但是,必须看到,广东农村经济发展也面临许多新的挑战。一是国际上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的发展,加剧了区域间的利益冲突,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将使扩大出口面临更多困难,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一般制造业面临的竞争更为激烈,对广东产业结构的适应能力和转换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国内在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利益调整将会加剧矛盾的表面化,难免发生新旧体制的摩擦和不协调,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将使广东原有的地缘优势逐渐减弱。广东农村经济必须在产业技术、投资环境等方面开展高水平的竞争。三是省内人口增长过快,资源贫乏,能源不足,原材料短缺,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日益减少,人口增长与农业资源不足的矛盾更为尖锐;产业技术水平较低,竞争能力不强,高新技术产业基础薄弱,开发能力不强;地区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山区的自我发展能力不足,加快山区发展并使之缩小与珠江三角洲的差距,任务比较艰巨。农业方面,除了耕地日益减少以外,生态环境恶化,科学技术落后,劳动者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灾能力低,农村能源、电力、通讯、交通等基础设施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市场经济中农业处于不利地位,经济效益低于其它行业,使农业的投入不足,特别是分散的小规模经营制约了生产力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