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乡试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乡试

 是明清两代科举的第一级考试。每3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一次。考期在8月,8月正值秋季,所以这次考试,又名“秋闱”。凡本省生员与监生、荫生、官生、贡生,以及经科举、录科、录遗考的合格者,都可报名应试。在子、卯、午、酉年举行的叫做正科,如果遇有庆典而增加举行的考试,不管在哪年,都叫恩科。考试分三场,初九日为第一场,十二日为第二场,十五日为第三场。乡试的正副主考一般由皇帝任命在京翰林以及进士出身的部院官员担任。负责分房阅卷的官员叫同考官,一般由各省调用进士出身的有关官员充当。上述官员因住在贡院的内帘料理事务,通称为内帘官。负责监考、巡查及各种的一般事务的官员,在贡院外帘工作,称外帘官。乡试都在贡院进行。有严格的防止作弊的诸如搜身、弥封等措施。考试的内容主要是八股文。考中者为举人,第一名为解元。举人可参加会试,会试不中也有了做官的资格,有人统计清代知县有35%都是举人出身。

清考棚

乡试

旧时科举制度。明清两代每三年,各省集士子于省城,包括京城,由朝廷选派正副主考官,考试《四书》、《五经》、策问、八股文等,谓之乡试。考试分三场,每场三日。考后正式发榜,叫做正榜,正榜所取为中试举人。第一名称解元。

乡试xiāng shì

科举考试中省一级的考试,每三年举行一次,考取的称为举人:(贾政)又切实的叫王夫人管教儿子,断不可如前骄纵。明年~务必叫他下场。(九七·1258)

乡试【同义】总目录


里试乡试
科举考试

科举考试

举(贡举;试举) 闱(文闱;琐闱) 较文 场事 大比 奏名鹿鸣 锁院 科考 科试 科第 鱼龙阵
对科考的美称:荣科
科举时代为选拔武官而设的考试科目:武举 右科
 科举武科考试:武考 武试
秀才选拔考试:县试
府一级的考试:府试 府考
 科举时代唐宋州府举行的考试:解试
在省城举行的考试:里试 乡试 乡科 乡选 乡贡 乡闱 大比 大考
 春季举行的乡试:春试 春闱 春榜 春府 春选
 秋季举行的乡试:秋试 秋闱 秋榜 秋战
 清代省学政主持的考试:院试(院试考)
 乡试会试的第一场考试:头场
在京城举行的考试:京试 京闱
 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考试:会试 会闱
 乡试、会试:桂林杏苑
皇帝在殿廷主持的考试:殿试 御试 廷试 廷对 辰选 选考
 皇帝亲自在殿廷考试取士:诏选
吏部对进士的考试:关试
对贵族子弟的考试:试胄
考试文章:试文
 考对仗:试对
考生或考官入场:入围
科考结束:撤棘
科举时代考场中的苦状:寸晷风檐 风檐寸晷 风檐刻烛

☚ 考试   应考 ☛

乡试xiāng shì

科举考试中于省城考核应试者。《明史·选举志》:“三年大比,以诸生试之直省,曰~~。中式者为举人。次年,以举人试之京师,曰会试,中式者,天子亲策于廷,曰廷试,亦曰殿试。”

乡试

❶古代科举三级考试之一。俗称“乡举”。属初级考试。唐宋时称“乡贡”、“解试”。由各地州、府主持考试本地举人,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金代以县试为乡试,由县令为试官,取中者方能应府试。章宗明昌元年(1190),罢乡试。元代在行省举行,但腹里则分别在河北、山东二宣慰司和真定、东平、大都、上都四路举行,共十七处。考试分两榜,蒙古、色目人榜只试两场:第一场考经问五条,第二场试经史、时务策一道。汉人、南人榜试三场:第一场,明经、经疑二问,经义一道;第二场,古赋、诏诰、章表内科一道;第三场,试经史、时务策一道。解额为三百人,蒙古、色目、汉人、南人各七十五人,各地均有定额。中选者才能赴会试。明、清两代定为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及京城举行,凡本省生员与监生、荫生、官生、贡生,经科考、录科、录遗合格者,均可应试。逢子、午、卯、酉年为正科,遇庆典加科为恩科。考期在八月。各省主考官均由皇帝钦派。明代亦分三场:第一场,试四书义三道,经义四道;第二场,试论一篇;第三场,试经史策五道。主要以四书文取士。清承明制,屡有变更,至乾隆五十二年(1787)成为定制:第一场,试四书文三篇,五言八韵诗一首;第二场,试五经文五篇;第三场,试经史、时务策五道。明清乡试均有一定的录取名额。取中者称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凡取中者均可参加次年在京师举行的会试。参见“解试”。
❷太平天国科举考试最低一级考试。每年二月举行。由各省郡县师帅先期出示,并行文至所属的旅帅、卒长、两司马。其各统下有愿应试者,各造名册,一并呈送军帅。二月初三日考乡文学一场,取中第一名曰“信士”;二月十二日考乡武学一场,取中第一名曰“艺士”。均由军帅发给执照。其余取中者评定甲、乙,概送三月举行的县试。而信士、艺士则可直接参加省试。

乡试

乡试

选举制度的考试等级。金国在县里举行的考试、元代于各路举行考试、明、清于直省举行的考试,皆称乡试,为科举制度中的初级考试。《续资治通鉴·宋纪·高宗绍兴九年 (公元1139年)》: “金人科举之制,先于诸州分县赴试,县令为考试官、号乡试,惟杂犯者黜,榜首曰乡元。次年春,分3路类试,自河以北至女真皆就燕,关西及河东就云中,河以南就汴,皆职旨选官知举,号府试,凡2人取1,榜首曰府元。至秋,尽集诸举于燕,号会试,凡6人取1,榜首曰状元。” 《元史·选举志一》: “乡试,八月二十日,蒙古、色目人,试经问5条; 汉人、南人,明经经疑2问,经义1道。二十三日,蒙古、色目人,试策1道; 汉人、南人,古赋诏诰章表内科1道。二十六日,汉人、南人,试策1道。”“乡试,行省11: 河南、陕西、辽阳、四川、甘肃、云南、岭北、征东、江浙、江西、湖广; 宣慰司2: 河东、山东; 直隶省部路分4: 真定、东平、大都、上都。”《明史·选举志二》: “3年大比,以诸生试之直省,曰乡试。中式者为举人。次年,以举人试之京师,曰会试。”

☚ 乡学   乡贡 ☛
乡试

乡试

科举三级考试之一,属初级考试。唐宋时称“乡贡”、“解试”。各地州、府主持考试本地举人,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金朝以县试为乡试,洪皓《松漠纪闻》云:“金人科举,先于诸州分县赴试,号乡试。”由县令为试官,取中者方能应府试。章宗明昌元年 (1190年),罢乡试。元朝乡试在行省一级举行,但腹里则分别在河东、山东二宣慰司和真定、东平、大都、上都四路举行,共十七处。元代乡试分两榜,蒙古、色目人榜只试两场:第一场,经问五条,于“四书”中设问,用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第二场,试经史、时务策一道。汉人、南人榜试三场:第一场,明经、经疑二问,于“四书”中出题,经义一道; 第二场,古赋、诏诰、章表内科一道; 第三场,试经史、时务策一道。解额为三百人,内有蒙古、色目、汉人、南人各七十五人,各地均有定额。乡试中选者才能赴会试。明清两代定为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考试,凡本省生员与监生、荫生、官生、贡生,经科考、录科、录遗考试合格者,均可应试,逢子、午、卯、酉年为正科,遇庆典加科为恩科。考期亦在八月。各省乡试主考官均由皇帝钦派。明代乡试分三场: 第一场,试 “四书”义三道,经义四道; 第二场,试论一首; 第三场,试经史策五道。主要以“四书”文取士。清承明制,又屡有变更,至乾隆五十二年 (1787年) 成为定制: 第一场,试“四书”文三篇,五言八韵诗一首; 第二场,试“五经”文五篇;第三场,试经史、时务策五道。明清乡试也有一定的录取名额。明代约为一千人左右;清代大概也不超过一千五百名。乡试合格,明清时称“举人”,第一名称“解元”。乡试合格,由各省长官贡送朝廷,参加礼部主持的会试。参见 “解试”条。

☚ 拔解   南闱 ☛

乡试

明清科举每3年于各省城举行的考试。由朝廷派员主持。凡本省府、州、县学生员考试及格者与监生、贡生等以及录遗试正取者均可应考。逢子、卯、午、酉年举行。考期秋季。试3场。考中者称举人。

乡试鄉試xiāng shì

明清两代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考试。考期在八月,分三场。考中者称举人。《诊余举隅录》:“幸值匊生来应乡试,过我一诊。”

乡试xiang shi

(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civil service examination held once every three years at a provincial capital

乡试xiang shi

civil service examination held once every three years at a provincial capital 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乡试

triennial examination held in each province for the title of juren(举人)

乡试

元明清科举考试之一。乡试之名, 元代已有。明洪武十七年(1384),颁科举定式,每三年举行一次,试期多在八月,逢子、午、卯、酉年为正科,遇庆典加科为恩科。凡生员及监生、荫生、官生,经科考、录科、录遣取中者皆允应考。考试地点在各省省会的贡院,考中者即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

乡试

科举考试方式之一。(1)唐宋时州府举行的解试亦称乡试。(2)明清时各省科试生员的制度。始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自后每三年逢子、午、卯、酉年的八月举行一次、五年两试,在省城进行考试,共考三场,以初九日为第一场,十二日为第二场,十五日为第三场。先一日入场, 后一日出场。其考试内容,明代试四书义和经义用时文(八股),二、三场兼用论、表、诏、判、策。清初沿用明制,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取消论、表与判,增五言八韵诗一首。五十二年(公元1786年)定首场四书文三篇,五言八韵诗一首;二场经文五篇,三场策问五道,问经史、时务、政治。此后遂为定制。典试者称为主考,分房者称为房考, 登第者称为举人, 亦称乙榜或乙科,以门生礼称主考为座主,房考为房师。取得举人资格后,即可参加次年春季在京师举行的会试。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