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尸体化学变化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尸体化学变化生命活动终止后,尸体组织及体液的生物化学成分均会产生很大变化。尽管这些变化的程度与周围环境、疾病、死因、濒死期长短、生前与死后酶的活性、生前健康状况等因素有关,但一般来说,这种变化在死后不久仍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常用的指标有: (1) 氨基酸氮。由于蛋白质被酶破坏,死后血液和脑脊液中的游离氨基酸氮水平显著上升,而它在生活时各种疾病情况下均保持在正常范围内。死后3—4小时内,血液中浓度未超过18—19毫克/100毫升;死后12小时,血液中浓度超过30毫克/100毫升,凡数据未越过14毫克/100毫升者,死亡时间不多于10小时。(2)肌酸:如果股静脉血浆中肌酸浓度为5毫克/100毫升或小脑延髓池脑脊液中肌酸浓度为6毫克/100毫升,则死后时间不超过10小时,但必须排除肾功能不全的因素。(3) 黄嘌呤和次黄嘌呤。死后在小脑延髓池脑脊液中可增加到100倍以上。(4) 钾。尸体自溶可引起体液中钾含量上升,在死后1—8小时,从12毫克/100毫升上升到43毫克/100毫升。除上述几个生化指标外,有时还检查肌内ATP含量,尸体内糖原变化,脏器内的维生素B2,死后肝细胞线粒体中蛋白质及荧光强度等推测死亡时间。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