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thrombophlebitis of sigmoid sinus系乙状窦的炎性血栓性疾病。本病多由乳突炎波及而致乙状窦管壁发生炎性病变,进而有血栓形成。临床表现:病人在乳突炎症状基础上可有明显高热,血培养有助于诊断。治疗:在足量抗生素控制下进行手术治疗。 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thrombophlebitis of sigmoid sinus系乙状窦管壁发炎而致窦腔内血栓形成。多见于急、慢性中耳乳突炎病人。其典型症状为弛张型高热,每日可发作一至数次。血培养阳性,托—阿试验阳性。诊断明确后,应及早施行乳突手术,清除病灶,暴露乙状窦。如有血栓堵塞,则应彻底清除,使窦通畅。如不能除尽,则应结扎颈内静脉。绝大多数患者可获痊愈。 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 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是耳源性颅内并发症中较为多见的一种。但自应用磺胺类药和抗生素以来,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已明显下降。其致病菌在上述药物问世前,多为溶血性链球菌,占70~95%,其次为葡萄球菌、肺炎球菌、Ⅲ型肺炎球菌; 目前则以杆菌为主,尤以变形杆菌感染较多见。 本病多由慢性胆脂瘤型中耳炎或急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所继发。胆脂瘤在其发展过程中,对周围骨壁造成压迫性破坏,而其所产生的蛋白分解酶,因炎症而活性增加,促使骨质溶解,故易腐蚀乙状窦骨板。溶骨性乳突炎亦可腐蚀邻接的乙状窦骨板,使感染直接侵及窦壁。其次,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或出血性乳突炎,虽未腐蚀骨板,但感染可经乳突或鼓室的血栓性静脉炎侵入乙状窦。此外岩部炎的感染可先侵入岩上窦,然后侵及乙状窦;迷路炎的感染由内淋巴囊或迷路静脉传入乙状窦; 鼓室病变腐蚀鼓室底壁,感染可侵入颈静脉球,向上延伸而导致本病。 感染直接扩展到乙状窦后,常先引起静脉窦周围炎、乙状窦周围脓肿,继而形成乙状窦静脉炎,其内膜渐变为粗糙不平,血流缓慢,遂致血细胞及纤维素淤滞而成窦壁血栓。病变发展,则血栓增大,堵塞窦腔,形成阻塞性血栓。血栓可向下扩展至颈静脉球和颈内静脉,向后可延至横窦和窦汇,亦可沿岩上、下窦扩展而达海绵窦。如感染继续发展,则血栓中心部软化,成为化脓性静脉炎或窦内脓肿,严重者窦壁可被腐蚀坏死而出血。有感染的栓塞可崩溃脱落成栓子,随血循环传播至体内各脏器,形成转移性脓肿,最常见者为转移性肺脓肿。如血栓向颅内扩展,则可发生脑膜炎或脑脓肿。若感染被控制,血栓小者可吸收自愈,或机化而渐有血管内皮向其中延伸,复成管道,恢复血运。血栓亦可逐渐纤维化,致窦腔完全或部分阻塞。 典型症状为脓毒症的弛张型高热,多先有畏寒、寒战,继而高热达40℃左右,数小时后体温下降到正常或正常体温以下,常伴大量出汗。发热时颜面潮红,皮肤干燥,全身不适、头痛、恶心、呕吐、脉速等,发作后即稍感舒适。上述症状一般每日至少发作一次。小儿亦可有稽留热。又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患者热型常不典型或发热时隐时现。长期脓毒症患者,可致身体消瘦,严重贫血,面色苍白,精神萎靡。如有转移性肺脓肿,则有胸痛、咳嗽、咯痰。如有脑膜炎或脑脓肿,则有衰竭和颅内压增高症状。此外,因感染延及乳突导血管、颈内静脉及其附近淋巴结,可致患侧耳后、枕部或颈部疼痛,以致患者不敢转头,甚至发生吞咽、发音障碍和心动过缓等症状。体格检查可见患侧乳突部有叩痛,颈部上段有压痛,如摸到条索状物,则示颈内静脉有血栓。耳部检查可见中耳流脓,有急或慢性中耳、乳突炎。乳突X线照片,有时可见乙状窦骨板阴影模糊或破坏。压颈测压试验(Tobey-Ayer或Queckenstedt试验)阳性,即测量脑脊液压力时,压健侧颈内静脉,脑脊液压力骤然上升,超出原有压力2~3倍;但压患侧颈内静脉时,脑脊液压力无变化或仅微升10~20mmH2O,表示乙状窦有阻塞性血栓。在症状不典型的患者中,此项检查极为重要,脑脊液化验正常。眼底可有视乳头水肿、视网膜出血、视乳头边缘模糊及视网膜静脉扩张。血液检查多示白细胞增多、左移,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血沉加快。在寒战和高热时采血作细菌培养,30~50%患者为阳性结果。 本病诊断不难,但须与疟疾、伤寒、肺炎等鉴别。诊断明确后,应及早施行乳突手术,清除病灶,并充分暴露乙状窦,保证引流畅通。手术前后必须应用足量广谱抗生素静脉滴注。通过手术和药物综合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获痊愈。术中应先完成乳突单纯凿开术或乳突根治术,除去腐蚀的乙状窦骨板,至正常的窦壁暴露为止。清除窦周围病变组织,窦壁上的肉芽不必刮除。通常不必切开窦壁取出血栓,而应加强抗炎治疗。若术后脓毒症状仍不缓解,可再次探查乙状窦,如窦壁已失去正常色泽、增厚、充血,覆有肉芽或脓性腐痂,触之坚实,则可作诊断性穿刺,若无血液,应在乙状窦上、下两端窦壁与骨板之间用纱条填塞,然后切开窦壁,取出血栓,直到上、下两端有血液流出,然后填塞。若有窦内脓肿,切开窦壁后,应吸净脓液,剪除已坏死的窦壁,以利引流,如血栓扩展到颈静脉球或颈内静脉,出现转移性脓肿,并经药物治疗不能控制感染时,可考虑作颈内静脉结扎术。为了防止血栓传播,可采用抗凝治疗,给予肝素或双香豆素;病情严重和体弱者,应少量多次输血和补液,加强支持疗法。若有转移性脓肿或其他颅内并发症,亦应予以相应的治疗。 ☚ 耳源性硬脑膜下脓肿 耳源性脑脓肿 ☛ 000119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