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茶叶加工化学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茶叶加工化学chemistry of tea processing

又名制茶化学, 研究各种茶类在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化学成分变化。茶叶加工在历史上虽然很早, 但应用化学分析手段研究制茶原料中化学成分的变化, 是在19世纪80年代才开始的。1886~1887年凯勒分析了不同时期鲜叶中灰分的含量; 1890年可加尔从茶中分离出细菌,认为红茶发酵是细菌的作用;1893年巴德认为发酵是一种纯粹的化学变化, 并无酶或微生物参与。至1900年巴德与南宁嘎都认为茶叶存在一种酶, 以后被认为是一种氧化酶, 从而对红茶的发酵才有较正确的解释。与此同时巴德对红茶制造过程中单宁的含量变化作了分析。19世纪以后,日本、中国、斯里兰卡等国都对红茶、绿茶制造过程中化学变化进行了研究, 分析涉及的成分有水分、单宁、咖啡碱、粗蛋白、果胶质、粗纤维、脂肪、叶绿素、氧化酶及水浸出物等。20世纪由于现代分析技术的应用,茶叶加工化学的研究进展很快。对红茶加工过程中茶多酚的氧化机制、氨基酸、色素、芳香成分、生物碱、糖类等变化的研究, 也更加深化, 涉及的化学成分达数百种之多。
成茶品质的研究, 也属于茶叶加工化学范畴。在同样的鲜叶原料基础上, 不同加工技术措施, 成茶品质差异很大。研究成茶品质, 是控制加工过程中茶叶化学成分变化的依据,绿茶鲜叶的摊放与贮存(见绿茶化学)、红茶萎凋过程的化学变化(见红茶化学)、乌龙茶对鲜叶要求(见乌龙茶化学)等, 都是针对形成茶类特征, 提高茶叶品质所需要的化学变化所采取的相应技术措施。
茶叶加工化学研究目的 是控制茶叶品质成分的变化能按茶类特征要求的化学反应途径实现。例如红茶发酵的温度与时间的控制, 目的是使茶叶儿茶素的氧化过程中所产生的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的比例协调, 组成香气的芳香成分通过物质的转化能获得充分发挥。鲜叶原料的质量, 是鲜叶的化学成分决定的(见茶树新梢化学成分)。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6:3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