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中国民俗文化典故︱前言 前言 民俗文化是人民群众创造的最古老的文化,因为它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发展的初始阶段;民俗文化同时也是最年轻的文化,因为它仍然活生生地存在于人民的日常生活和口碑之中。民俗文化还是整个社会文化的基础,并且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上层文化往往是对民俗文化选择、改造和精致化的结果。 “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在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都呈现着多姿多彩的民间风俗。秦汉的粗豪古拙,唐宋的丽靡奢华,明清的淋漓畅快,当代的蔚为壮观,让人们目眩神迷。华夏各地民俗文化浸润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涂抹上琳琅满目的瑰丽色彩。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共有56个兄弟民族,由于所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的不同,以及生活风俗的各异,使每个民族的民俗文化也各不相同。在生活中,即使是同一民族,在不同地域,民俗文化也各有千秋。 中国民俗文化是世世代代传承的文化传统,对人类文化多样性发展有巨大贡献。中国民俗学会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民俗文化之花越开越艳,为我们祖国、为我们中华民族赢得一个永恒的春天。 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的重要基石。中国民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传承着我们数千年来的文化血脉。在当前经济一体化和文化趋同化大潮的冲击下,如何保护我们的民俗文化,如何使我们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在新形势下得以延续和健康发展,这已经成为摆在我们这一代人面前的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 《中国民俗文化典故》一书系由国内知名院校部分民俗学教授、专家、博士生导师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有关研究所的一批青年学者集体编写,该书近百万字,收入图片300多张,采用知识散文、辞书与志书相结合的方式,内容涵盖我国境内各大民系及56个民族的主要民俗事象,包括物质生产、生活、岁时节日、社团组织、人生礼仪、信仰、游艺等方面,对我国的民俗事象进行了全面的描写,突出重点,采取尊重客观事实的态度进行如实记录,可读性强,堪称一本关于中国民俗文化的大百科全书,是了解华夏五千年民俗文化的必读书籍,也是国内民俗学的典范丛书。编者 2009年11月 |
☚ 中国民俗文化典故 中国民间文学大辞典 ☛ 000076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