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中国农业气象教育机构Zhongguo nongye qixiang jiaoyu jigouagrometeorological educational organizations in China中国培养农业气象专门人材的机构, 有研究生院(部、组)、大学、中等专业学校三级, 并在不同时期根据需要举办各种类型的短期训练班(见彩图8、9)。 中国农业气象专业人员的培养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在农业气象教育机构建立之前, 主要通过短期训练班培养人员。1953年9月~1954年1月, 农业部委托华东气象处在江苏丹阳举办农业气象训练班, 学员70余人, 主要来自农业院校和农业科研单位, 除开设气象课程外,还学习了农业气象和农田小气候知识。这是中国培养的第一批农业气象工作人员。1954年9月~1955年1月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农业气象组也举办了农林气象学习班(50余人), 培养农业气象科研人员, 课程有小气候、森林气象学、物候学等。1955年4月开始, 一些气象学校中开始设农业气象观测、农业气象学等课程。北京气象专科学校、成都气象学校曾于50年代到60年代初设立农业气象专业。现在, 南昌气象学校、湛江气象学校和兰州气象学校设有农业气象专业。 1956年,北京农业大学创办农业气象专业。随后,在广西农学院(1958年), 沈阳农学院(1958年), 安徽农学院(1959年设立, 1963年停办), 吉林大学气象系(1959年设立, 1963年停办)设置农业气象专业。南京气象学院于1960年建立了农业气象系, 主要培养从事农业气象科研、教学和业务的高级技术人材。北京农业大学农业气象专业于1957~1959年曾聘请苏联农业气象专家, 举办两期农业气象讲习班, 学员共200余人, 主要来自全国各农业院校、农业科学院和气象部门。1953~1956年北京农业大学曾培养研究生5人。1979年起, 中国农业科学院、南京农学院、北京农业大学、南京气象学院、华中农学院、西南农学院、江苏农业科学院、北京市农业科学院等先后开始培养农业气象研究生。1982年起, 农业气象被列为硕士学位授予学科。中国农业高等院校开设气象与农业气象课程始于30年代, 现全国有45所农业院校中有农业气象教研组, 对各系开气象学与农业气象学课程, 有33所中等农业学校也开设气象学与农业气象学课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