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即“苏维埃中央政府”,又称“中央工农民主政府”。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建立的中央政权机关。1931年11月7日至20日,在江西瑞金叶坪召开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劳动法、土地法等文件,正式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选举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项英、张国焘等63人为中央执行委员,毛泽东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项英、张国焘为副主席。中央执行委员会下设人民委员会,为中央行政机关,选举毛泽东为主席,项英、张国焘为副主席。1934年1月在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上,选出中央执行委员175人,候补委员36人。毛泽东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执行委员会主席,项英、张国焘任副主席。1932年4月15日,以中央政府名义公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宣布对日战争宣言。1935年长征到达陕北后,曾发表抗日救国宣言。1937年9月,改名为陕甘宁边区政府。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又称中央工农民主政府。1931年11月7日至20日第1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举行,全国各根据地和白区的610名代表出席了大会。大会通过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选举毛泽东等63人为委员组成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11月27日中央执行委员会第1次会议选举毛泽东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临时中央政府下设外交、军事、劳动、财政、土地、教育、内务、检查、司法等10多个机构。1934年10月,临时中央政府随红军长征。1935年在陕北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1937年9月6日为团结抗日改为陕甘宁边区政府。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Zhonghua suweiaigongheguo linshi zhongyang zhengfu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中国共产党在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建立的中央政权机构。1931年11月7日至20日,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大会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选举毛泽东等64人组成中央执行委员会。大会通过了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宪法大纲规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工农民主专政的国家,全部政权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兵 士及一切劳苦大众, 对 一切剥削阶级和反革命分子实行专政; 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大会闭幕期间,全国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为日常最高权力机关。11月27日,中央执行委员会开会选举毛泽东为临时中央政府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项英、张国焘为副主席。中央执行委员会下设人民委员会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毛泽东任人民委员会主席,项英为副主席, 下属外交、军事、财政、劳动、教育、土地、内务、工农检查、最高法院、国家政治保卫局、邮政总局、中央出版局、中央印刷局等部门。朱德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王稼祥、彭德怀为副主席,下属红军总政治部、军委总参谋部、军委总经理部、军委总供给部、军委总卫生部、红军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军委后方办事处、军委抚恤委员会等部门。至1932年底,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下属七个省苏维埃政府,即江西省、福建省、湘赣省、湘鄂赣省、闽浙赣省、湘鄂西省、鄂豫皖省。 ☚ 王明“左”倾冒险主义 塘沽协定 ☛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又称“中央工农民主政府”。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中央政权机关。1931年11月在瑞金召开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通过宪法大纲,选举毛泽东、周恩来等63人组成中央执行委员会,毛泽东任主席,项英、张国焘为副主席。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指土地革命时期中央工农民主政府。1931年11月7日,在江西瑞金叶坪召开了中华工农兵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选举了64人的中央执行委员会,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成立。中央执行委员会是大会期间的最高权力机关。11月27日,中央执行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选出毛泽东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项英、张国焘为副主席,即临时中央政府的主席和副主席。中央执行委员会下设人民委员会,处理日常政务,是中央执行委员会的行政机关。毛泽东任人民委员会主席,项英任副主席 (党团书记)。人民委员会下设外交、劳动、土地、军事、财政、国民经济、粮食、教育、司法、内务等人民委员部和工农检察委员会、革命军事委员会及国家政治保卫局。各人民委员部由人民委员会委员分别担任领导。此外,在人民委员会下还设有最高法院、审计委员会。 ☚ 国民党特务系统 抗日民主政府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