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三次长沙会战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三次长沙会战 三次长沙会战sanci changsha huizhan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湖南长沙地区抗击日本侵略军的三次战役。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年9月中旬至10月上旬。长沙为中南地区军事重镇, 国民党政府军第九战区指挥中心所在地。1939年3月日军占领南昌后, 为了巩固和扩大其占领区,消灭第九战区主力,调集10余万兵力从湘北、赣北、鄂南三个方向会攻长沙。第九战区以16个军20万人的兵力,利用山岳江河组织防御。9月14日,日军两个师团自赣北发动进攻,在遭到猛烈反击后退至原阵地。鄂南日军由通城南犯,也被击退。湘北是日军主攻方向, 18日, 日军向新墙河北岸中国守军阵地发动攻击,经5昼夜激战突破中国守军阵地,强渡新墙河,推进到汨罗江一线。26日,强渡汨罗江。29日,主力进抵长沙外围。10月2日, 中国守军发起反击。日军遭到严重打击后,加之粮弹告罄,于10月3日北撤, 中国军队跟踪追击,至10月6日恢复原有阵地。第二次长沙会战1941年9月上旬至10月上旬。1941年9月, 日军为消灭长沙一线的国民党政府军主力,调集4个多师团及海空军共12万余人,再次进攻长沙。驻守长沙地区的中国军队有14个军30余万人,利用湘北有利地形,逐次防御。9月7日, 日军攻击大云山中国守军, 双方在大云山西南麓港口地区展开激战。18日, 日军主力强渡新墙河, 中国守军坚守工事顽强抵抗。日军用飞机大炮猛轰守军阵地, 并发射毒气弹,突破中国守军阵地。20日,突破汨罗江防线,强渡汨罗江。26日,渡过捞刀河。28日,进入长沙。国民党政府军6个军在长沙东南地区进行反击, 洪源洞地区中国守军南渡汨罗江,南北夹击日军。10月1日,日军突围北撤, 10月8日全部撤往新墙河以北地区,双方恢复原有阵地。此役日军伤亡3万人左右, 中国军队损失约10万人。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年12月下旬至1942年1月中旬。太平洋战争爆发后, 日军为配合其在华南及东南亚地区的进攻, 牵制中国军队南下增援英军在港九及缅北的作战, 发动了第三次长沙战役。1941年12月,日军以3个师团1个旅团约7万余人, 配以海、空军及炮兵、战车部队, 分两路进攻长沙。另以1个师团在南浔路进行牵制作战。第九战区以14个军在湘北、赣北组织防御。12月24日, 日军分八路强渡新墙河。28日, 突破汨罗江防线。中国守军以一部兵力节节抵抗, 主力向金井以东及铁路以西地区迂回。31日, 日军进至捞刀河、浏阳河, 从三面包围长沙。1942年元旦, 日军两个师团对长沙发起猛攻。守军第十军奋勇抵抗, 阵地失而复得。葛先才团坚守阵地, 最后仅存58人。4日, 中国守军以9个军的兵力对日军反包围, 发起全线反击。日军向东、北方向败退, 15日撤至新墙河以北地区,长沙会战以中国军队的最后胜利而告终。 ☚ 汪伪南京国民政府 三次反共高潮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