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预防医学的理论和技术,防止各种有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不利影响和疾病发生,控制传染病流行而采取的措施。目的是预防和迅速扑灭部队的各种传染病,减少非战斗减员,巩固部队的战斗力。主要任务是:调查研究战斗或部队驻地的传染源等致病因素;采取各种预防和扑灭传染病的措施;改善部队的饮食、居住等方面的卫生状况,指导部队的防疫工作等。
卫生防疫
卫生防疫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按预防为主的方针,以预防医学的理论和技术为基础,以社会群体及其环境为对象,用流行病学、卫生学及卫生统计学的方法,研究和运用疾病的发生流行规律,采取防治措施,达到预防、控制以至消灭疾病,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目的。因此,卫生防疫既是一项专门的科学技术工作,也是一项社会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
社会主义卫生事业的根本目的是满足人民防病治病的需要,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走群众路线。凡是危害人体健康的各种病害都有其发生与流行的规律。研究有关社会、环境、劳动、生活等条件与健康的关系,开展预防工作,把有关预防措施落实在疾病发生之前,防患于未然,就能从根本上降低发病率,以至逐步消灭某些疾病,保障人民健康。因此卫生防疫工作具有保护劳动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社会越是前进,预防工作必然会更加重要。
卫生防疫的任务和内容 卫生防疫的基本任务是研究、评价生产和生活中各种有害因素与群体健康之间的关系,提出为保护人民健康所应采取的预防措施和卫生要求,并组织监督其实施。卫生防疫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劳动卫生、学校卫生、放射卫生和急、慢性传染病、寄生虫病、地方病、职业病和公害病的预防等。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预防医学的发展,中国卫生防疫工作,概括有以下几方面:
❶卫生及流行病学监测。
❷经常性和预防性卫生监督。
❸对爱国卫生运动进行技术指导,总结、鉴定群众创造的技术经验。
❹卫生防疫科学研究。
❺组织制订、实施有关卫生防疫的法规、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以及预防措施。
❻卫生防疫宣传教育。
❼培训提高卫生防疫专业人员。
❽参加生物战的卫生监测。
卫生防疫的发展和经验 早在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卫生防疫工作就已被列为保障革命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新中国建立后,国家制订和实施了一系列有关卫生防疫工作的法规、条例、标准和管理办法。通过广大卫生人员和人民群众的努力,除害灭病取得了巨大成效; 消灭、控制或大幅度减少了一些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城乡卫生面貌有了较大改善。结合卫生防疫工作,预防医学的科学研究取得很大进展,卫生防病专业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三十多年来,中国卫生防疫工作的主要经验是:
❶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联合各有关部门,密切协作。要经常地、广泛地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
❷与病害作斗争,要有主动的、积极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要讲究科学,掌握病害规律,把治标同治本结合起来,以治本为主。
❸加强卫生防疫机构的建设,充分发挥其在除害灭病工作中的业务技术指导作用。
❹要加强卫生法治,积极开展卫生监督。各行各业、各个部门都把预防工作和执行国家的卫生法规作为一项重要责任,贯彻到生产和工作中去。卫生防疫工作涉及面广,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工作,只有在党的统一领导下,获得全社会的重视,各行各业各个部门的密切配合,通力合作,才能有效地完成任务,达到控制和消灭疾病的目的。
卫生防疫机构和队伍 卫生防疫行政机构方面,卫生部设卫生防疫司,各省、市、自治区及地区、县卫生行政部门设卫生防疫处、科。卫生防疫专业机构,建国初期有中央防疫总队及防疫大队,港口检疫机构,各种疾病的专业防治队,鼠疫、黑热病、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等防治所(站)等。1953年在全国建立了各级卫生防疫站。1982年底,全国共有卫生防疫站,国境卫生检疫所,地方病、寄生虫病、血吸虫病、职业病与结核病防治所(站)等专业卫生防疫机构4543所,专业人员148,688人。各级综合医院有预防保健科,农村及街道卫生院设卫生防疫组,铁路、交通系统、大型厂矿也普遍建立了卫生防疫组织。1982年12月国务院批准建立中国预防医学中心,承担预防医学科研、技术指导、人员培训和卫生防疫监督监测、研究制定卫生法规和标准及情报交流等任务。卫生防疫专业人员主要来自医学院校卫生专业毕业的医师、医士。1982年底,全国有公共卫生医师22,247人,占西医师人数的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