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短歌行》 - 魏·曹操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短歌行》 - 魏·曹操
[魏]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沈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短歌行》是汉乐府旧题,属《相和歌·平调曲》。这一篇似乎是用于宴会的歌辞,作于曹操晚年,诗中抒写了作者要求招纳贤才、帮助建功立业的意志。全诗三十二句,每四句为一层。 第一层四句,感慨人生短促。面对美酒,应当高歌;人生能有几何?犹如朝露一样容易晒干;盛年易逝,过去了的日子,苦于太多了。当歌,应当高歌。因为这是在宴会上即席唱诗,所以一开头说“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三句,都是感叹人生短促。这似乎给人以一种消极之感。读完整首诗,我们便会知道,作者感叹人生短促,是唯恐建功立业的理想不能实现。从这个角度看,就并非是消极的了。 第二层四句,说要借酒浇愁。由于唯恐建功立业的理想不能实现,作者便产生了很深的忧虑,所以接着说“慨当以慷,忧思难忘”,应当慷慨而又慷慨,忧思难以使人忘却。那末拿什么来解除我的忧愁呢?只有借酒。“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便说要借酒浇愁。“杜康”,相传是古代最初造酒的人,这里作为酒的代称。愁,往往与酒联系在一起,又因面临酒席,所以说借酒浇愁,与情景较切。 第三层四句,表示对贤才的思慕。想到您的青青的衣领啊,我的思虑便连绵不断;只是为了您的缘故啊,我至今还深深怀念。“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诗经·郑风·子衿》成句。衿,衣领。“青衿”是周代学子的服装。悠悠,长远而连绵不断的样子。作者引用《诗经》成句,以表示对贤才的思慕。沈吟,低吟,低声吟味所以研究其事,此指深深怀念。“但为君故,沈吟至今”,作者直接抒写了对贤才的思慕之意。 第四层四句,表示要很好招待贤才。鹿在呦呦地鸣叫着,吃着原野上的艾蒿;我处来了尊贵的宾客,我便鼓瑟吹笙,以礼招待他。“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四句,是《诗经·小雅·鹿鸣》的诗句。呦呦,是鹿鸣声。苹,艾蒿。鹿与鹿的相处,是出名的和睦的。“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意谓宾主相处十分友好。“瑟”与“笙”,是两种乐器,可以在宴会上娱宾之用。这里,作者引用《诗经》成句,以表示对贤才的重视。 第五层四句,说由于思贤而忧思不断。明洁的月亮,何时才能停止它的运行呢?心中的忧思,一直不能断绝。辍,停止。这四句中,“明明如月,何时可辍”两句是起兴,“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两句是正意。作者为何而忧?从前面几层看来,是由于思贤。这一层的意思,是承接第三层的,由“思”到“忧”,意思更深了一层。 第六层四句,想象贤人来,一定情投意合。客人远道来访,枉驾前来问候,聚在一起谈心宴饮,两情契合,心中怀念着旧日的情谊。“陌”和“阡”都是田间道路,南北的称阡,东西的称陌。“枉”,枉驾,是谦词。存,问候。“越陌度阡,枉用相存”,是代用古谚语“越陌度阡,更为客主”的话,言客人远道来访。契,投合。阔,疏远。“契阔”是偏义复词,偏用“契”字的意义。旧恩,指旧日情谊。“契阔谈讌,心念旧恩”,说明作者和贤才情投意合,这写得比招待贤才又进了一层。这一层的意思,是承接第四层的,比第四层意思更深入一层。 第七层四句,告诉贤才要择主而事。“月明星稀”,写夜晚景象,比喻乱世。“乌鹊南飞”,比喻贤才流散各地。三,虚数词,形容多数。匝,周围。“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是说乌鹊是要择木而栖的,它还要“绕树三匝”,看看“何枝可依”,何况贤才,更要看看何主可事。 第八层四句,希望贤才多多益善。“山不厌高,水不厌深”两句是起兴,语本《管子·形势解》:“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哺,咀嚼着的食物。《韩诗外传》载周公曰:“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是说要像周公“一饭三吐哺”那样虚心对待贤者,就会得到天下人衷心的拥戴。这两句,对作者本意来说是喻体,以周公的求贤若渴自比,表达自己求贤建业的意愿。这是这一层的正意,也是整首诗的作意所在。 这首诗中,虽有对人生短促的感慨,但这是由忧世不治的迫切心情所引起的。希望招贤建业,统一中国,客观上符合广大人民的普遍愿望。所以整首诗给读者的感觉,不是消极颓废,而是慷慨悲凉,奋发向上,调子昂扬、气魄雄伟,具有积极浪漫主义色彩。诗中也包含着“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的深刻人生哲理。 这首诗在写作上颇具特色。这是即席所赋之诗,因此要联系眼前情景。诗的主旨是招贤建业,但诗用于宴会,这就或多或少要与宴会有所联系。“对酒当歌”,“唯有杜康”,这两句就起到了这样的作用。 诗的基调慷慨悲凉,感情奔放,思想含蓄。诗中有作者的行动、举止描写,形象豪放,如“对酒当歌”、“鼓瑟吹笙”、“契阔谈讌”、周公吐哺”等等。诗中更兼有神情描写,如“去日苦多、“慨当以慷”、“悠悠我心”、“忧从中来,不可断绝”等等。诗歌意境十分开阔,写到“明明如月”、“越陌度阡”、“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山不厌高,水不厌深”等等。这些,都使诗歌显得慷慨奔放。这是一首四言诗,音节短促,在诗歌的声情上也显得慷慨激昂。可以说,曹操是《诗经》之后最出色的四言诗作者。诗中有不少写忧思的句子,如“人生几何”、“去日苦多”、“忧思难忘”、“悠悠我心”、“忧从中来,不可断绝”等等,使诗歌带上了悲凉色彩。 《短歌行》 - 魏·曹操
魏·曹操
《短歌行》属汉乐府《相和歌·平调曲》,这是曹操按旧题写作的新辞,原作共两首,这里选的是第一首。 诗篇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诗人抒发了自己的雄心壮志和对人生的感慨以及为实现统一全国的政治理想而广泛招揽人才的急切心情。全诗于深沉的忧郁之中激荡着一股慷慨激昂的情绪,我们可以从中体味到在混乱的现实中创业之艰难和诗人坚定的信念及顽强的进取精神。 诗篇开端写到:“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幽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诗人于此抒发了对时光流逝、功业未成的深沉感慨,也是他渴望实现统一大业的急切心情的写照。汉末,群雄割据,军阀混战,给社会和人民造成了无比深重的灾难。曹操渴望建功立业,统一全国。然而宏图未展,时光却急速流逝。诗人将年华比喻成易晞的晨露,慨叹着人生的短促。坐视着年岁的增长,功业的未就,诗人深感时间的紧迫和事业的重压,焦虑、忧愁与苦闷不时袭来,正基于此,致使诗章带有悲凉之感。 诗句紧接着转到求贤问题上,通过思念贤才,宴欢嘉宾的描写,表现了诗人爱才若渴的心情。青衿,是周朝学子的服装,诗中作为贤士的代名词。诗人思慕贤才之士已久,求贤不得恰是诗人思虑与沉吟的根源。“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是《诗经·小雅·鹿鸣》中的诗句,鹿喜和群,每当遇到苹草便呦呦而鸣,呼朋引伴相聚而食。《鹿鸣》中用“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起兴,来表现良主佳宾、笙瑟相和的宴会盛况。曹操引用了这一成句,以表示自己招贤纳才的热切心情。青衿学子是诗人所深切思念的人物,贤才嘉宾是诗人热诚礼待的人物,求得了贤才,才能使诗人驱忧解闷。在“明明如月”、“越陌度阡”两句中,又进一步表明了他求贤不得的苦闷和求之已得的欢乐。诗人在此将贤才比作皎洁的“明月”,可爱而永不可及之忧不断从心中涌出,能够使诗人消愁解忧的是那些腹有良谋的旧相识远程前来,客主情意相投,谈笑宴欢。诗人在此以鲜明的形象将其在求贤中的忧与喜表现了出来。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四句,出语自然,遐想联翩。诗人寓情于景,即景于情,将自己求贤不得的忧愁之情与拣枝而栖的乌鹊做了有机的契合,含蓄蕴藉。 结尾“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四句,抑扬顿挫,慷慨激昂,表现了诗人广揽人才以完成统一大业的宏伟抱负。《管子·形势解》篇中言:“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诗人于此取其意,以示思贤若渴的心情。《史记·鲁周公世家》载:“我(周公)一沐(洗头发)三捉(握)发,一饭三吐哺(嘴里咀嚼的食物),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作者在此以周公自勉,直抒了自己延揽人才、统一天下的宏伟意愿。 《短歌行》是曹操四言诗的名篇,也是汉魏四言诗的典范,它继承并发扬了《诗经》四言诗的艺术成就,使四言诗在新的历史时期再一次放出光采。诗篇表现了雄劲的风格,充满着上进奋发之力。诗中还用了许多设问句,使篇章跌宕多姿,同时也有助于读者探索诗的意境。诗的语言自然、朴素、纯熟,袭经引典恰到妙处,且不露痕迹,表现了很高的艺术技巧。 《短歌行》 - 魏·曹操
[魏]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沈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短歌行》是汉乐府旧题,属《相和歌·平调曲》。这一篇似乎是用于宴会的歌辞,作于曹操晚年,诗中抒写了作者要求招纳贤才、帮助建功立业的意志。全诗三十二句,每四句为一层。 第一层四句,感慨人生短促。面对美酒,应当高歌;人生能有几何?犹如朝露一样容易晒干;盛年易逝,过去了的日子,苦于太多了。当歌,应当高歌。因为这是在宴会上即席唱诗,所以一开头说“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三句,都是感叹人生短促。这似乎给人以一种消极之感。读完整首诗,我们便会知道,作者感叹人生短促,是唯恐建功立业的理想不能实现。从这个角度看,就并非是消极的了。 第二层四句,说要借酒浇愁。由于唯恐建功立业的理想不能实现,作者便产生了很深的忧虑,所以接着说“慨当以慷,忧思难忘”,应当慷慨而又慷慨,忧思难以使人忘却。那末拿什么来解除我的忧愁呢?只有借酒。“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便说要借酒浇愁。“杜康”,相传是古代最初造酒的人,这里作为酒的代称。愁,往往与酒联系在一起,又因面临酒席,所以说借酒浇愁,与情景较切。 第三层四句,表示对贤才的思慕。想到您的青青的衣领啊,我的思虑便连绵不断;只是为了您的缘故啊,我至今还深深怀念。“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诗经·郑风·子衿》成句。衿,衣领。“青衿”是周代学子的服装。悠悠,长远而连绵不断的样子。作者引用《诗经》成句,以表示对贤才的思慕。沈吟,低吟,低声吟味所以研究其事,此指深深怀念。“但为君故,沈吟至今”,作者直接抒写了对贤才的思慕之意。 第四层四句,表示要很好招待贤才。鹿在呦呦地鸣叫着,吃着原野上的艾蒿;我处来了尊贵的宾客,我便鼓瑟吹笙,以礼招待他。“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四句,是《诗经·小雅·鹿鸣》的诗句。呦呦,是鹿鸣声。苹,艾蒿。鹿与鹿的相处,是出名的和睦的。“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意谓宾主相处十分友好。“瑟”与“笙”,是两种乐器,可以在宴会上娱宾之用。这里,作者引用《诗经》成句,以表示对贤才的重视。 第五层四句,说由于思贤而忧思不断。明洁的月亮,何时才能停止它的运行呢?心中的忧思,一直不能断绝。辍,停止。这四句中,“明明如月,何时可辍”两句是起兴,“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两句是正意。作者为何而忧?从前面几层看来,是由于思贤。这一层的意思,是承接第三层的,由“思”到“忧”,意思更深了一层。 第六层四句,想象贤人来,一定情投意合。客人远道来访,枉驾前来问候,聚在一起谈心宴饮,两情契合,心中怀念着旧日的情谊。“陌”和“阡”都是田间道路,南北的称阡,东西的称陌。“枉”,枉驾,是谦词。存,问候。“越陌度阡,枉用相存”,是代用古谚语“越陌度阡,更为客主”的话,言客人远道来访。契,投合。阔,疏远。“契阔”是偏义复词,偏用“契”字的意义。旧恩,指旧日情谊。“契阔谈讌,心念旧恩”,说明作者和贤才情投意合,这写得比招待贤才又进了一层。这一层的意思,是承接第四层的,比第四层意思更深入一层。 第七层四句,告诉贤才要择主而事。“月明星稀”,写夜晚景象,比喻乱世。“乌鹊南飞”,比喻贤才流散各地。三,虚数词,形容多数。匝,周围。“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是说乌鹊是要择木而栖的,它还要“绕树三匝”,看看“何枝可依”,何况贤才,更要看看何主可事。 第八层四句,希望贤才多多益善。“山不厌高,水不厌深”两句是起兴,语本《管子·形势解》:“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哺,咀嚼着的食物。《韩诗外传》载周公曰:“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是说要像周公“一饭三吐哺”那样虚心对待贤者,就会得到天下人衷心的拥戴。这两句,对作者本意来说是喻体,以周公的求贤若渴自比,表达自己求贤建业的意愿。这是这一层的正意,也是整首诗的作意所在。 这首诗中,虽有对人生短促的感慨,但这是由忧世不治的迫切心情所引起的。希望招贤建业,统一中国,客观上符合广大人民的普遍愿望。所以整首诗给读者的感觉,不是消极颓废,而是慷慨悲凉,奋发向上,调子昂扬、气魄雄伟,具有积极浪漫主义色彩。诗中也包含着“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的深刻人生哲理。 这首诗在写作上颇具特色。这是即席所赋之诗,因此要联系眼前情景。诗的主旨是招贤建业,但诗用于宴会,这就或多或少要与宴会有所联系。“对酒当歌”,“唯有杜康”,这两句就起到了这样的作用。 诗的基调慷慨悲凉,感情奔放,思想含蓄。诗中有作者的行动、举止描写,形象豪放,如“对酒当歌”、“鼓瑟吹笙”、“契阔谈讌”、周公吐哺”等等。诗中更兼有神情描写,如“去日苦多、“慨当以慷”、“悠悠我心”、“忧从中来,不可断绝”等等。诗歌意境十分开阔,写到“明明如月”、“越陌度阡”、“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山不厌高,水不厌深”等等。这些,都使诗歌显得慷慨奔放。这是一首四言诗,音节短促,在诗歌的声情上也显得慷慨激昂。可以说,曹操是《诗经》之后最出色的四言诗作者。诗中有不少写忧思的句子,如“人生几何”、“去日苦多”、“忧思难忘”、“悠悠我心”、“忧从中来,不可断绝”等等,使诗歌带上了悲凉色彩。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