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15_131第一章之五節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15_131第一章之五節

【第一章之五節】

或謂:‘“致中和”章句,謹獨與應物,則時處固不同矣;戒懼與至静,則時處自不别。而其曰自戒懼至至静者,終甚可疑。’鄙意則夫戒懼兼動静,所聞睹、所不聞睹俱在戒懼之中,而所不聞睹時又有動静昏明之殊,則其與至静境界固有間矣。不加戒懼之工於所聞睹、所不聞睹之時,則無以至至静地頭。自、至二字,有何疑哉?未知如何?
答曰:此吾友俞子恭之平日所疑,吾則以為不必深疑,而終不釋然,今難倉卒説破。高明所謂‘不睹聞時,與至静境界有間’云者,亦不敢信得及矣。鄙意則於謹獨應物,亦不欲以時處不同為辭。蓋謹獨即所以用工於應物也,從謹獨而精之,則應物之處可以無少差謬,無適不然;戒懼將所以收功於至静也,從戒懼而約之,則至静之中可以無少偏倚,其守不失。如此看,則戒懼至静及謹獨應物皆是當下事,不必分時處也。洗襟録。
‘致中和’章句,謹獨與應物則時處固不同,而戒懼與至静則自不别矣。其曰自戒懼至至静者,恐甚可疑。洗襟録曾有此問答,而亦未領曉矣。頃年造渼湖,以此仰質於金祭酒,則答以‘戒懼,静之始初;而至静,静之至極處。謹獨,動之始初;而應物,動之至極處。蓋所不聞睹即事物未來,是乃外静;而至静是思慮未萌,則是乃内静也。謹獨是人不知己獨知之,是乃内静;而應物即事物繽繁,則是乃外動也。自静之始於外,而至於静之極於内,自有精粗之别矣;自動之始於内,而至於動之極於外,自有微顯之分矣’。如是看則似好。愚聞之頓服。玉峯録,戊戌六月二十六日。
朱子論中和位育曰:‘萬化之本原,一心之妙用,聖神之能事,學問之極功。’新安陳氏解之曰:‘由位育推其本於致中和,故曰萬化之本原;自致中和極其功於位育,故曰一心之妙用。究極之,惟大聖人能與於此,乃聖神之能事;降聖神一等而論之,由教而入者果能盡致中和之工夫,則其學問之極功亦可庶幾乎此也。’愚謂:中為萬化之本原,和為一心之妙用,而位育即中和之功效耳。陳氏之以中和并屬本原,位育為心之妙用者,恐非朱子之本意也。玉峯録,庚子七月十三日。
夫以眇然稊米之身,而致中和於方寸之間,則其效驗能使許大天地位、許多萬物育云者,其言似迂闊而不切,夸大而不真。第以實理觀之,則天人一理,上下無間,其所以感應者,不啻如桴鼓影響之捷。從上聖人之達而在位者,能位當時之天地,育當時之萬物。而至於吾夫子,則雖不得行於當時,至今天地之所以為天地,萬物之所以為萬物,伊誰之力歟?然則夫子之中和能使萬世之天地位,萬世之萬物育,而非但一時之位育而已也。玉峯録,庚戌六月二十日。
章句約字與‘約禮’之約同義,而精字與‘精一’之精同義否?且精之工夫,則當無間於慎獨應物之處。而但約之之工,則似無以加於至静之中矣。然以上下文勢觀之,約字似及於‘至静之中,無所偏倚,其守不失’以上。未知如何?
答曰:約字,博之對;精字,粗之對。戒懼之用功處通乎動静,故約之而至於至静無偏倚;慎獨之用功處始於隱微,故精之而至於應物無差謬。鄙見如此,未知果然否也。洗襟録。
章下小注以‘道之本原出於天而不可易’訓首三句,以‘實體備於己而不可離’訓‘道不可離’、‘可離非道’二句。而南塘駁之曰:‘“道之本原”以天命言,“實體備於己”以性道言。小注説非是。’愚按:‘道之本原’一句已該説命、性、道三字,‘實體備於己〔而〕不可離’一句貼説‘道不可須臾離’一段。蓋不可離之道即實體之備於己者,小注説未見其不是,而南塘之分解恐未免太拘也。
小注陳氏曰‘中之大本,原於天命之性’云云,南塘曰:‘大本,即性也。謂大本原於天命則可,謂原於性則決不可矣。’愚按:中即性之德,是謂大本。謂中為天下之大本則可,謂中之大本則語意卻差,況可以謂中之本原於性耶?
陳氏以‘去夫外誘之私’為慎獨,以‘充其本然之善’為致中和。而南塘曰:‘去外誘兼戒懼慎獨而言,充本善兼大本達道而言。陳氏專以慎獨釋去外誘,未盡矣。’愚按:説恐是。北山録,戊戌十二月二十八日。

☚ 15_130第一章之四節   15_132第二章 ☛
0000385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2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