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子曰道不遠人止不可以為道。
道不遠人,蓋首章道不可離之義。不遠人以為道,所以不離於道也。此不但為一章之綱領,實為‘費隱’一節之綱領也。〇上下兩‘為道’,以章句觀之,其意政同。蓋言道本不遠於人,故人之為道者,必不遠人而後可以為道;如欲遠人,則不可以為道也。諺解所釋似從小注許氏説,恐誤。
執柯以伐柯止以人治人。
君子之治人也,不幾於‘執柯以伐柯’乎?曰:非以君子譬執柯者也,只以執柯伐柯形以人治人爾。蓋伐柯者猶執此柯以為彼柯之則,若君子之治人也,直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則其柯之則自在其柯,初非取我之道而為彼之則也。
君子之道四止有餘不敢盡。
上章言‘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此章又言‘君子之道四’,此即五達道也。第六章以下言三達德,此又言五達道,至第二十章始合而詳言之。〇就一章論之,以人治人,知之事也;以愛己之心愛人,仁之事也;以所以責人者責己,勇之事也。就一節論之,‘以責人之心責己’,知也;‘庸德之行,庸言之謹’,仁也;‘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餘不敢盡’,勇也。通篇以性道教為經,以知仁勇為緯,故中庸、費隱,雖其所主而言者不同,而其義則未嘗不相貫也。
言顧行,行顧言。
前此每以知與行對言,今又提出一言字以對行。蓋言者在知行之間,而為一身之樞機,故易曰,行者,‘君子之所以動天地也’。故特於此發之,以示日用下工之要,此下以言對行始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