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有聞章】
未之能行,唯恐有聞。
精義 伊川解:‘子路果於行者,故有聞而未能行,惟恐復有所聞也。’又語録:‘人之所可畏者便做,是在燭理。子路有聞,未之能行,惟恐有聞,聞見如登九層之臺。’
或問 諸説皆得之,惟謝氏為異。蓋其説每以知為重、而行為輕故,反以聖賢力行之意為知道之具,其亦誤矣。謝氏曰:力行,然後可以知道。譬如目之於色,必待見而後知;口之於味,必待食而後知。未之能行,而曰吾知之矣,此聞也,非知也。至於吴氏之説,則又可以補諸説之未備也。吴氏曰:子路勇矣,然一於敢行,不復致思,於其間有不能無失者,故夫子嘗以其兼人而退之。
集説 龔應身曰:‘惟恐’,‘恐’字非是怕聞,乃恐惕之意,蓋急急皇皇,不少寧處,惕然猛圖,欲聞斯行之,以為後聞之地,以裕繼行之力耳。推其心,直欲盡天下之善而聞之,尤欲盡所聞之善而行之,然後已,是何等勇果。力量純之,則行健不息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