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典型调查的作用
3. 典型调查的作用
早在新中国统计工作建设初期,就己提出了运用多种调查方式搜集统计资料的问题。到了60年代中期,统计学界对于各种统计调查方式的优劣就产生了分歧。多数人认为,典型调查早在我国土地革命时期便已建立和发展起来,是较为科学的一种调查方式。而抽样调查带有资本主义性质,没有科学性。时至今日,有人对典型调查在统计科学中的地位又进行了重新估价,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典型调查缺乏科学性,在社会经济统计中只起辅助作用,唯一科学的调查方式是抽样调查。因为典型调查在选点和搜集统计资料的过程中,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它主要只用来了解具体情况,掌握一般趋势,若用它来推断总体则易出较大误差。
另一种观点认为,典型调查在认识社会现象数量方面的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抽样调查不能取代典型调查。因为,由点到面、点面结合是一种科学的领导方法和认识方法,而典型调查具有深入实际,直接接触群众的特点,通过这种调查能抓住有代表性的典型,进行深刻的质的分析。因而,这是一种较为科学的调查方式,而抽样调查不具备以上特点,从而也不具备典型调查的作用。
☚ 2. 社会经济统计学的性质 4. 水平法的适用性和科学性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