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农村人口以及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方向和途径
22. 农村人口以及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方向和途径
农村人口以及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就转移的方向以及途径问题,学术界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离土不离乡”是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唯一途径。理由是: 我国的基本国情有两点,一是底子薄,二是人口多,耕地少。前一点决定了国家拿不出更多的资金来办工厂、建城市; 后一点决定了农业剩余劳动力多,农业人口转非农业人口的绝对量非常大。这两点结合在一起,就决定了我国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的转移只能是就地转移,即通过发展农村非耕地经营和发展小城镇来大量吸收脱离耕地的人口。
另一种观点认为,“离土又离乡”将是我国农村人口转移的大趋势。这种观点认为,“离土不离乡”只是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行业转化,它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的初级形式,而不是终极形式; 是过渡形式,而不是永久的形式; 是转移途径之一,而决非“唯一”的途径。引导农民离土也离乡,进入城市,建设城镇,走工业化、城市化的道路,将是我国农村继农业人口“离土不离乡”之后的一大趋势。
第三种观点主张采取“离土不离乡”、“离乡不背井”、“离土也离乡”等多种途径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所谓“离乡不背井”主要指组织农业劳动人口定期外出,如江苏省的许多县采取劳动输出的方式,将本地丰富的劳力、技能与边远地区的开发结合起来,这样既使这些地区的剩余劳力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又促进了落后地区的经济开发。
☚ 21. 我国乡村城市化的途径 23. 乡镇企业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