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颈丛神经阻滞麻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颈丛神经阻滞麻醉 【适应症】 一、颈部手术,如甲状腺腺叶切除术,颈淋巴结清扫术、喉摘除术、颈椎椎板切除减压术。 二、锁骨骨折内固定术。 三、肩关节手术。 【禁忌症】 颈部畸形或有炎症、结核者。 【解剖】 颈丛神经由颈2、3、4三对脊神经的前支组成,分深浅两丛。深丛神经出椎间孔经横突结节间沟下行,向外分布于颈部肌肉及其他深部组织,为肌肉的运动神经纤维。浅丛神经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处冒出至表面,分为升支、横支和降支,支配于颈前区皮肤及浅表组织,为皮肤的感觉神经纤维。 颈丛神经的麻醉范围主要是在颈部的前面和侧面,但由于药物的弥散,常使颈脊神经的后分支也同时受阻滞。为此,麻醉范围常更波及头的后枕部、肩及胸上部(图5)。 图5 颈丛神经在皮肤上的分布区 C2第二颈神经 C3第三颈神经 C4第四颈神经 【麻醉前准备】 一、病人的准备 同第六章第一节。 二、麻药的准备 详见表7~1,可根据手术时间的长短,任选其一应用。 表7~1 颈丛阻滞的麻药选择 三、器械的准备 25号皮内针头、22~24号3~4厘米注射针及5毫升注射器各一个。 【操作方法】 有二种。 一、三针阻滞法 (一)病人仰卧,去枕头,头转向对侧。 (二)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与甲状软骨上缘的水平线相交处,可摸到第四颈椎横突,此为第一点。再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乳突下一横指,为第三点(相当于第二颈椎横突)。二点连线的中点为第二点(相当于第三颈椎横突)。各用染料分别在皮肤上作好标记,并在三点上各作皮丘。 (三)用22~24号针头连接5毫升注射器,与皮丘垂直,顺序分别进针。当针尖碰到横突结节(深度一般约2~3厘米),即可分别注射麻药各5毫升。注药前应仔细做抽吸试验,证实无血或脑脊液后,作缓慢注射。由此阻滞以颈2、3、4脊神经组成的颈深丛神经。 (四)将第一点的穿刺针退出至皮下和颈阔肌之间,沿胸锁乳突肌之后缘,向上、向内及向下分别注射麻药各3毫升。此为阻滞颈浅丛神经。 二、一针阻滞法 (一)病人的体位同上法。 (二)在上法的第一点处,术者用食中两指在前、中斜角肌肌间沟,触及颈4椎横突结节。将针经两指间以稍斜向足及背的方向,于斜角肌间刺入,直至颈4椎横突结节间沟处,注入麻药10~15毫升。然后将针退至皮下和颈阔肌之间,再注射麻药5~10毫升。本法容易阻滞喉返神经,故限用于单侧。 【注意事项】 一、注药前必须做好抽吸试验,需切实预防发生局部麻药毒性反应或全脊髓麻醉。 二、避免将麻药注于颈总动脉鞘膜内,否则易同时阻滞喉上神经或喉下神经而声音嘶哑。 三、需注意病人有无胸闷及呼吸交换量减小的征象,一旦发生表示膈神经已被同时阻滞,应及时面罩吸氧,并做好扶助呼吸。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