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白针术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白针术 白针术是使用圆利针、毫针或小宽针等,在白针穴位上施针,借以调整机体功能活动,治疗畜禽各种病证的一种方法。也是在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针法。 (一)术前准备 先将患畜妥善保定,根据病情选好施针穴位,剪毛消毒。然后根据针刺穴位选取适当长度的针具,检查并消毒针具。 (二)操作方法 1.圆利针术 (1)缓刺法 术者的刺手以拇、食指夹持针柄,中指、无名指抵住针体。押手,根据穴位采取不同的方法。一般先将针刺至皮下,然后调整好针刺角度,捻转进针达所需深度,并施以补泻方法使之出现针感(图1.4.1)。一般需留针10~20min,在留针过程中,每隔3~5min可行针1次,加强刺激强度。 图1.4.1 圆利针缓刺法 (2)急刺法 圆利针针尖锋利,针体较粗,具有进针快、不易弯针等特点,对于不温驯的患畜或针刺肌肉丰满部的穴位,尤其宜用此法。操作时根据不同穴位,采用执笔式或全握式持针,押手切穴或不用押手,按穴位要求的进针角度,依照速刺进针法或飞针法的操作要领刺至所需深度。进针后留针、运针同缓刺法。 退针时,可用左手拇、食指夹持针体,同时按压穴位皮肤,右手捻转或抽拔针柄出针。 2.毫针术 毫针术的具体操作与圆利针缓刺法相似,与其他白针术相比操作有以下特点:由于针体细、对组织损伤小、不易感染,故同一穴位可反复多次施针;进针较深,同一穴位,入针均深于圆利针、宽针、火针等,且可一针透数穴;针刺得气后,根据治疗的需要,为达到一定的有效刺激量,可运用插、捻、搓、弹、刮、摇等手法,刺激强度易于掌握。 3.小宽针术 因其有锐利的针尖和针刃,故易于快速进针,又有“箭针法”之称。施针时,常规消毒,左手按穴,右手持针,刺手的拇、食指固定入针深度,速刺速拔,不留针,不行针。适用于肌肉丰满的穴位,如抢风、巴山等穴。尤以牛体穴位多用。 (三)注意事项 施针前严格检查针具,防止发生事故;出针后严格消毒针孔,防止感染。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