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省稱“白錢”。隋末流行的一種五銖錢。因幣材多含錫鑞,色白,故名。較“開皇五銖”略小,形制規整,外緣略闊,面無内廓。“五”字交筆彎曲,近穿處有一竪劃。文字筆劃纖細,背内外廓粗肥。或謂此錢即楊廣在揚州所鑄之夾錫錢。徑約二·三厘米,重二·三至三克。《新唐書·食貨志四》:“隋末行五銖白錢,天下盗起,私鑄錢行。千錢初重二斤,其後愈輕,不及一斤,鐵葉、皮紙皆以爲錢。”宋·洪遵《泉志》引舊譜曰:“〔此錢〕徑一寸,重一銖六黍,肉郭平闊,‘五’字右邊傍好有一畫,餘三面無郭,用鑞和鑄,故錢色白。”
隋代钱币。1985年11月兴平县西吴乡(今兴平市西吴镇)上官道村出土。铜质,圆形方孔。直径2.35厘米,孔长0.8厘米,厚0.15厘米,重3.4克。钱面铸“五铢”2字,边有郭而孔周无郭。钱背内外均有郭。此钱为隋炀帝在位时所铸。因铸时在铜中加有铅,故呈灰白色,世称为“五铢白钱”。此钱在出土隋钱中亦不常见。现藏兴平市文化馆。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