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省稱“白錢”。隋末流行的一種五銖錢。因幣材多含錫鑞,色白,故名。較“開皇五銖”略小,形制規整,外緣略闊,面無内廓。“五”字交筆彎曲,近穿處有一竪劃。文字筆劃纖細,背内外廓粗肥。或謂此錢即楊廣在揚州所鑄之夾錫錢。徑約二·三厘米,重二·三至三克。《新唐書·食貨志四》:“隋末行五銖白錢,天下盗起,私鑄錢行。千錢初重二斤,其後愈輕,不及一斤,鐵葉、皮紙皆以爲錢。”宋·洪遵《泉志》引舊譜曰:“〔此錢〕徑一寸,重一銖六黍,肉郭平闊,‘五’字右邊傍好有一畫,餘三面無郭,用鑞和鑄,故錢色白。”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