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肉
【名称出处】:《别录》 【概况】: 基源 为龟科动物乌龟的新鲜肌肉。 原动物 乌龟Chinemys reevesii((Gray) 余项参见“龟板”条。 【药性】: 性味 甘、咸,平。 ❶ 《食疗本草》:“温,酸。” ❷ 《日用本草》:“酸,温。有小毒。” ❸ 《纲目》:“甘、酸,温。” ❹ 姚可成《食物本草》:“甘、咸,平。” 功效 益阴补血。 主治 劳 骨蒸,久咳咯血,久疟,血痢,肠风痔血,筋骨疼痛。 ❶ 《别录》:“肉作羹臛,大补。” ❷ 《唐本草》:“酿酒,主大风缓急,四肢拘挛,或久瘫缓不收摄,皆差。” ❸ 《食疗本草》:“主除瘟瘴气,风痹,身肿,踒折。” ❹ 《日用本草》:“大补阴虚,作羹臛,截久疟不愈。” ❺ 《纲目》:“治筋骨疼痛及一二十年寒嗽,止泻血、血痢。” ❻ 《医林纂要》:“治骨蒸劳热,吐血,衄血,肠风血痔,阴虚血热之症。” ❼ 《四川中药志》:“治女子干病,老人尿多及流血不止。” 用法用量 煮食或炙灰研末。 。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❶ 《四川中药志》:“治肺痨吐血:龟肉、沙参、虫草。共炖服。” ❷ 《补缺肘后方》:“治久咳嗽上气:生龟3枚。治如食法,去肠,以水1000ml,煮取600ml,以渍曲,酿秫米120g,如常法,熟,饮400ml,令尽。” 食疗 ❶ 《便民食疗》:“治虚劳失血咯血,咳嗽寒热,补阴降火:田龟,煮取肉,和葱、椒、酱、油煮食。” ❷ 《家庭食疗手册》:“治拘挛骨痛,恶疮痈肿,慢性湿疹,牛皮癣,性病:乌龟2只,土茯苓400g。土茯苓先煎熬1小时,再将乌龟连甲一并放入土茯苓中,加盐、葱、姜、黄酒等调料再煎3小时即成。” ❸ 《普济方》:“治痢及泻血:乌龟肉,以砂糖水拌,椒和,炙煮食之,多度。” ❹ 《普济方》:“治热气湿痹,腹内激热:龟肉同五味煮食之,微泄为效。” ❺ 《便民食疗》:“用于低热,咯血,便血病人:乌龟1只(约250~500g),去头、内脏,洗净切块。先以素油煸炒,加姜、葱、花椒、冰糖等调料,再烹酱油、黄酒,加水以小火煨炖,至烂即可。” ❻ 《食物药用指南》:“用于慢性肾炎、蛋白尿:活乌龟3只,猪肚1个。将龟放清水中2天,使吐出泥土后剁成小块。 再将猪肚洗净切块。共入锅内加水用文火炖成糊状。 早晚分服,配合药物治疗。” ❼ 《食物药用指南》:“用于老人多尿:龟肉500g,地骨皮2g,小公鸡肉适量。加调料共炖服。” ❽ 《食物药用指南》:“用于小儿遗尿:龟肉、狗肉各250g。煮熟烂,入盐少许,1日分2次吃完。可连吃数日。 ” ❾ 《食物药用指南》:“用于胃下垂、子宫脱垂:龟肉250g,炒枳壳15g。共煮熟,去药渣,食肉喝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