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存在与虚无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存在与虚无》

《存在与虚无》

法国让——保尔·萨特著。本书最初发表于1943年,问世后引起很大反响,被译成多种文字并多次再版。中文本根据法国Gallimard书店1981年法文版译出,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年出版(上海译文出版社同期也出版此书),编入“现代西方学术文章”。全书除导言,有4卷,共62万余字。

萨特是法国著名哲学家、文学家、政治活动家,存在主义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本书是他诸多著述中重要的哲学论著。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主要来源了胡塞尔的现象学和海德格尔的存在本体论。“存在”的概念是本书最基本的概念之一。从本体论出发,萨特提出一个著名命题:“存在先于本质”,从这一命题为基论,作者在本书各章中分别论述了存在、现象、虚无、时空间,人自身与他人等哲学概念的含义、本质。他认为本质与现象是同一个东西,在它背后别无他物,只有原始的存在,亦即主客体未分之前的“纯粹意识”。纯粹意识的活动总是指向外物和自我,把它们作为自己所包容的对象而赋予其本质。所以存在是先于其本质的。现实中的存在表现为“自在的存在”和“自为的存在”的对立与联系,前者相当于惰性的物质世界,后者指能动的人的主体意识。没有自为的存在,自在的存在就不可能得到说明。所以说,人的本质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由自我意识支配下的自身行动造成的,是自己设计、选择的结果。因此人享有绝对的自由,这种自由不受任何制约,而且排斥他人与社会。人对自己的存在,行为负有完全的责任,上帝和任何外在因素都不能代替人做出选择。人生的意义就体现在个人不断的自由选择和行动中。本书中作者提出在当代资本社会中为解决人的精神困境,强调了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责任感和行动的意义。但是,它视人的精神存在为第一性,把情绪,体验、自由意志等非理性因素夸大为决定性的,表现出主观唯心主义倾向。书中以自我为基本视角,把个人自由推向极端,其实质是极高个人主义和抽象人性论。萨特的思想和著作曾经在世界上广为流传,对我思想界一度也有一定影响。作者的主要哲学著作还有《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1946)、《辩证理性批判》(1960)等。

存在与虚无

亦译为《有与无》、 《存在与无》。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伦理学家萨特著。发表于1943年。全书除导言和结论外,共分四部分。前三个部分主要阐述了他在本体论问题上观点,作者从海德格尔和胡塞尔的思想出发,将存在分为“自在存在”和“自为存在”。“自在存在”指外界、客体,“自为存在”指人的自我意识。人一生下来与其说是“存在”,不如说是“虚无”。但人这个“虚无”不是一无所有,他有追求存在、取得价值的内在动力,有否定性、暂时性、超越性三个特点。人是在不断地否定自身,造就自身,使自己的现在成为过去,未来成为现在。第四部分探讨了“价值”、“伦理”、“责任”等与存在主义自由学说密切相关的问题。认为“自为存在”三个特点中包含着自由。真正的自由表现为“选择的自由”,这是个人意识和意志的绝对自由,既不受自然规律的约束,也不受社会生活的规范,不受决定论束缚,一切行为都出于意志的自由选择。既然这样,人就要对自己的行为和命运承担责任。作者所说的责任主要是道德责任。他要求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道德责任,反对把不道德行为归诸于客观的原因。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23:5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