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马骝卵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马骝卵 【名称出处】:《广西药用植物志》 【概况】: 异名 麻雀蛋(《四川中药志》),凤凰蛋(《福建中药志》),蛇蛋参(《云南中草药》)。 基源 为肾蕨科肾蕨属植物肾蕨的块茎。 原植物 肾蕨Nephrolepis auriculata(L.)Trimen[Polypodium auriculatum L.;Nephrolepis cordifolia(L.)Presl] 历史 《植物名实图考》以蜈蚣草为名始载,云:“生云南山石间,赭根纠互,硬枝横铺,密叶如锯,背有金星,其性应与石韦相类。”据考,与本种相似。 形态 附生或土生植物。 根状茎有直立的主轴及主轴向四面生长的长匍匐茎,并从匍匐茎的短枝上长出圆形块茎,主轴和根状茎上密生钻状披针形鳞片,匍匐茎、叶柄和叶轴疏生钻形鳞片。叶簇生;叶柄长6~11cm,暗褐色,略有光泽,上面有棱沟,下面圆形;叶片狭披针形,长30~70cm,宽3~5cm,顶端短尖;羽片45~120对,互生,披针形,向基部的渐短,常变成卵状三角形,顶端钝圆,基部心脏形,常不对称,近无柄,以关节著生于叶轴,叶缘有疏浅的钝锯齿;叶脉纤细,向上斜出,小脉顶端有一纺锤形水囊;叶草质,两面光滑无鳞片。 孢子囊群成一行生于主脉两侧小脉的顶端;囊群盖肾形,棕褐色,边缘淡棕色,无毛。(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44页,图291)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达300m的溪边林下树干或石缝中。常栽培作观赏。分布于中国西南及浙江、福建、台湾、湖南、广东、海南、广西。 亚洲热带其它地区亦有。。 【生药】: 采集 全年可采,摘取块茎,除去泥沙,晒干或鲜用。 贮藏 晒干用者置阴凉干燥处。 【化学】: 本品的碳水化合物中主要含还原糖和戊聚糖[1]。另含β-谷甾醇、胡萝卜甙等[2]。 参考文献 [1] CA 1924 18:2539 [2] J Indian Chem Soc 1988;65(12):881 【药性】: 性味 甘、涩,平。 ❶ 《广西药用植物图志》:“甘、带涩,平。” 功效 清热利湿,止血。 主治 咳嗽,吐血,泄泻,痢疾,疳积,血淋,疝气。 ❶ 《广西药用植物图志》:“止水泻。治麻后痢,小儿疳积。”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捣敷。 。【临床应用】:单方应用 ❶ 《广西药用植物图志》:“治水泻:马骝卵(生的)20枚,捣烂冲开水,过滤取汁内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