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英国殖民帝国主义的形成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英国殖民帝国主义的形成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以拥有最广大的殖民地为其特点,被列宁称为殖民帝国主义。 英国大部分殖民地是19世纪占领的。19世纪初英国以主要力量集中于对印度的侵略,后又逐步进入加拿大和澳大利亚腹地以及新西兰殖民地,最后与欧洲各强国共同瓜分了非洲和太平洋岛屿,并在亚洲占领缅甸、马来亚和北婆罗洲等地,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 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英国所占殖民地面积达3,350万平方公里,为全球陆地面积的1/4,是全世界殖民地的一半,达本国领土面积的100多倍。 其殖民地人口达3亿9,350万人,是本国人口(4,650万)的9倍。英国殖民地遍于全世界,故有“日不落帝国”之称。尽管19世纪末英国失去工业垄断地位,但依赖其殖民地霸权,仍在国际贸易、资本输出及海外运输方面居世界绝对领先地位。 1913年英国资本输出总额达40亿英镑,占所有帝国主义国家资本输出的一半,成为最大的国际剥削者。印度和埃及是其纺织原料棉花的产地;加拿大是粮仓;澳大利亚是牧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则是矿业和贵金属产地。 它的海上航运业多年来一直居世界首位。1913年英国建造的船只总排水量达193万2,000吨,为美国的7倍。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在英国旗帜下航行于大西洋的船只几乎占世界总吨位的一半。资本输出、海外贸易和对殖民地的掠夺,给英国资产阶级带来巨量超额利润,伦敦一直是世界金融中心。 殖民帝国主义这一特点给英国社会政治生活也打上深刻的烙印。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