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空和尚碑 不空和尚碑唐碑。建中二年 (781) 十一月刻。现存西安碑林。严郢撰,*徐浩书。楷书,23行,行48字。近石已破裂,且缺一角。书法老劲,而微少清逸之气。 ☚ 梦真容碑 郎官石记序 ☛ 不空和尚碑 不空和尚碑唐碑。建中二年 (781) 十一月刻。现存西安碑林。严郢撰,*徐浩书。楷书,23行,行48字。近石已破裂,且缺一角。书法老劲,而微少清逸之气。 ☚ 梦真容碑 郎官石记序 ☛ 不空和尚碑 不空和尚碑唐建中二年(公元781年)。高359厘米,宽102厘米。全称《唐大兴寺故大德大辩正广智三藏和尚碑铭并序》。楷书体。严郢撰,徐浩书。原立陕西省西安市南郊大兴善寺内,宋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移存西安碑林至今。碑文记载了印度高僧(一说西藏高僧)不空三藏至唐王朝首都长安宣传佛教密宗的事迹。书作笔划圆劲苍老,雄健爽利,结体微扁而开张,稳重而结实,为徐浩79岁的成熟作,堪称其楷书的代表作品。徐浩(公元703—782年)字季海,唐越州(今浙江绍兴)人。官至吏部侍郎、会稽郡公、太子少师。工楷、行、八分书。传世书迹有传本墨迹《朱巨川告身》、 《不空和尚碑》、《嵩阳观碑》和《宝林寺诗》等,著有《古迹证》。不空三藏,印度人(或西藏人),佛教密宗高僧,曾在西安大兴善寺传播佛教,并翻译大乘经典77部,后经其门徒惠果在青龙寺把密宗教义传给日本和尚空海,使密宗在日本广为传播。 
☚ 柳公权楷书冯宿碑 颜勤礼碑 ☛ 不空和尚碑唐刻石。亦有〈和尚不空碑〉、〈三藏和尚不空碑〉。建中二年(781)十一月刻。嚴郢撰,徐浩書。楷書二十四行,行四十八字。在陝西西安碑林。碑高八尺三寸五分,廣四尺一寸八分,書法蘊藉秀潤,不失佳作,但較之初唐四大家,已覺精氣索然,略遜一籌。明趙崡《石墨鎸華》跋謂:“〈不空和尚碑〉也,徐浩書。世狀其書曰:‘怒猊抉石,渴驥奔泉’尤為司空圖所愛。又嘗論書曰:‘鷹隼乏彩,在翰飛戾天者,骨勁而氣猛也;翚翟備色而翰翔百步者,肉豐而力沉也;若藻曜而高翔,書之鳳皇矣。’可謂夸詡之極。今觀此碑,雖結法老勁而微少清逸,在唐書中似非其至者。書法似顔平原(顔真卿)。”舊拓未斷本僅剥蝕十數字,近石已自中斷裂,且缺其角,大都漫漶。上海有正書局有石印本。 
不空和尚碑(局部) 
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