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不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不空bù kōng佛教认为世界一切现象皆是因缘所生,刹那生灭,假而不实,称“空”; 但又认为空非虚无,因缘幻化名为假有,否认假有,即是“恶取空”。假有即是不空。空,梵文sūnya的意译。 不空bùkòng富足,宽裕:对,咱们这些演员比那些工薪阶层强多了,手里都~。(李东旭 李兴华《转王赵本山》) 空余时间 空余时间按规定或经批准暂不工作或学习的时间:假(假日;假期;病~;事~;寒~;婚~;产~;休假日) 沐日 另见:闲 闲人 闲居 ☚ 空余时间 闲时 ☛ 不空 不空Amoghavajra,705—774唐代名僧。“开元三大士”之一,中国佛教密宗创始人。原为狮子国(斯里兰卡)人,密教大师金刚智弟子。他长期跟随金刚智学习密教,并从事翻译与传教活动。开元二十九年(741)金刚智卒,不空奉师遗命,于天宝元年(742)赍送唐朝国书,率弟子含光、李元宗等僧俗37人乘昆仑舶,航海到狮子国,广求密教经典1200卷,于天宝五年(746)重返长安。后奉诏入宫,建立内道场,为唐玄宗施行灌顶仪式,又开坛广为四众受法。他还于天宝十二年(753)应哥舒翰邀请至河陇弘法,次年到武威(甘肃武威),住开元寺,节度使及其从员皆受灌顶,士庶数千至道场受法。晚年曾命弟子在五台山建金阁寺,作为密宗专修场所。不空历玄宗、肃宗、代宗三朝,中经安禄山叛乱,前后在长安、洛阳、武威等地译出《金刚顶瑜伽真实大教王经》等11部143卷。他和善无畏、金刚智,在中国佛教史上称为 “开元三大士”,经他们的宣扬和活动,逐渐形成了中国佛教中以修密为主的一个宗派—密宗。 ☚ 怀让 悟空 ☛ 不空 不空Amoghavajra,705—774唐代名僧。“开元三大士”之一,中国佛教密宗创始人。原为狮子国(斯里兰卡)人,密教大师金刚智弟子。他长期跟随金刚智学习密教,并从事翻译与传教活动。开元二十九年(741)金刚智卒,不空奉师遗命,于天宝元年(742)赍送唐朝国书,率弟子含光、李元宗等僧俗37人乘昆仑舶,航海到狮子国,广求密教经典1200卷,于天宝五年(746)重返长安。后奉诏入宫,建立内道场,为唐玄宗施行灌顶仪式,又开坛广为四众受法。他还于天宝十二年(753)应哥舒翰邀请至河陇弘法,次年到武威(甘肃武威),住开元寺,节度使及其从员皆受灌顶,士庶数千至道场受法。晚年曾命弟子在五台山建金阁寺,作为密宗专修场所。不空历玄宗、肃宗、代宗三朝,中经安禄山叛乱,前后在长安、洛阳、武威等地译出《金刚顶瑜伽真实大教王经》等11部143卷。他和善无畏、金刚智,在中国佛教史上称为 “开元三大士”,经他们的宣扬和活动,逐渐形成了中国佛教中以修密为主的一个宗派—密宗。 ☚ 怀让 悟空 ☛ 不空 108 不空705—774唐代僧人。为中国佛经四大译师之一,密宗创始人之一。原籍狮子国 (今斯里兰卡),一说北天竺。幼年出家,后师事金刚智,并一同来洛阳。在广福寺受具足戒,参与译场,传五部密法。奉旨率弟子含光等37人至狮子国和天竺广求密法。返唐后住鸿胪寺,奉诏入宫,为皇帝灌顶,帝赐号“智藏”。与善无畏、金刚智并称“开元三大士”。译有《金刚顶经》等大乘及密教经典共77部、120余卷。 ☚ 鉴真 道一 ☛ 不空 049 不空705—774佛教翻译家。本系北天竺婆罗门族;一说师子国 (今斯里兰卡)人。与善无畏、金刚智并称“开元三大士”。幼丧父,随叔父来中国。15岁师事金刚智。20岁于洛阳广福寺受具足戒,参与译场。开元二十九年(741),奉金刚智及朝廷命往天竺、师子国广求密藏,获《金刚顶瑜伽经》等80部,大小乘经论20部,凡1200卷。天宝五年(746)回长安。共译密教经典77部,120余卷,其中《金刚顶经》为密宗重要经典。 ☚ 义净 徐光启 ☛ 不空 不空705—774唐代僧人。翻译家,佛教密宗创始人之一。梵名阿目法·跋祈罗,译名“不空金刚”,简称不空。北天竺(今印度)人。幼年丧父,随叔父来中国,十五岁出家,师事金刚智,居长安(今陕西西安)、洛阳(今属河南),弘扬密法。后奉金刚智之命,赴天竺及师子国(今斯里兰卡)求密藏。天宝五年 (746年),返回长安,译出佛经七十七部,对密宗的流传起到重要的影响。曾为皇帝灌顶,尤受肃宗、代宗的信任,受赐良田甚多;出入宫廷,权势炙手,官至鸿胪卿,封肃国公。死后赠司空。与善无畏、金刚智并称“开元三大士”。所译有 《大乘密严经》、《金刚顶经》 等。 ☚ 莲花生 鉴真 ☛ 不空705—774Amoghavajra唐代僧人,密宗创始人之一。与善无畏、金刚智并称“开元三大士”。原北印度人(一说今斯里兰卡人)。随师金刚智来洛阳,参与译场,广译显密经教。被封“开府仪同三司”、“肃国公”。译有《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及《大乘密严经》等共77部,120余卷。 不空 不空狮子国 (今斯里兰卡) 僧人,中国佛教四大译师之一。摩那梵摩王二十二年 (705) 生于狮子国。幼年出家。14岁在阇婆国 (今印度尼西亚爪哇) 遇金刚智三藏,唐开元八年 (720) 随之来中国洛阳。20岁在洛阳广福寺受具足戒。此后学习律仪和唐梵经论,并随金刚智译经,参与译事,传五部密法。开元二十九年(741) 金刚智圆寂,不空奉其遗命,于同年率弟子含光等37人前往天竺 (今印度) 和狮子国搜寻密藏经论。于天宝五年 (746) 携1200卷梵文经本返回长安。住净影寺、开元寺和兴善寺从事翻译和开坛灌顶,成为唐代著名僧人。卒于大历九年 (774)。生前唐代宗敕赠“司空”,后又加“大辩正广智不空三藏和尚”谥号。译述显密教典110部,共143卷。 ☚ 韦陀 天使 ☛ 不空705~774Bu KongSri Lanka monk translator of Buddhist scriptures,who came to live in China in Five Dynasties 不空705—774唐代佛教译经师。全称不空金刚,又称不空三藏。梵名阿目佉跋折罗。原籍北印度(一说狮子国)。婆罗门种姓。幼年随父移居中国。15岁出家,从金刚智学梵本悉昙章及声明论。精通梵语、巴利语,善解一切有部经论。20岁受具足戒,补充金刚智译经,深得密教奥旨。开元二十九年(741,一说天宝二年,743)冬,奉师遗命(一说奉诏)立志往天竺取秘密经典梵本,登昆仑舶渡海至狮子国(今斯里兰卡),受其王尸罗迷迦(741—781)礼遇,每日以黄金斛盛香水沐浴。并从普贤阿阇梨学习密法3年。后又周游印度,于天宝五年(746)返回长安。带回狮子国王尸罗迷伽的国书及《十八会金刚顶经》和秘密经典梵本1200卷。奉敕住鸿胪寺(一说大兴善寺)。还于宫内设坛,亲为玄宗行灌顶法。代宗(762—779)时,曾受命进宫讲经,授为特进鸿胪卿,加开府仪同三司,封肃国公,赐食邑3千户。与善无畏、金刚智并称“开元三大士”。死后赠司空,谥“大辩正广智不空三藏和上”。其所译经有《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金刚顶经》)、《金刚顶五秘密修行念诵仪轨》、《发菩提心论》等百十部,143卷(一说77部,120卷)。受法弟子数以万计。其中尤以含光、惠超(新罗人)、惠果、惠朗、元皎和觉超6人最著名。 不空705—774唐佛教密宗僧徒。原北天竺人,梵名阿目法跋折罗,译名不空金刚,简称不空。幼丧父,随叔父至中国,师事金刚智。后奉金刚智之命赴天竺及狮子国(今斯里兰卡)求密藏。天宝五年(746) 返中国,译密部经77部,120余卷,与善无畏、金刚智合称“开元三大士”。不空深得肃宗、伐宗信奉。官至鸿胪卿,封肃国公。出入宫廷,广占田地。势移权贵,死后赠开府仪同三司、司空,赐爵肃国公,谥曰大辩正广智不空三藏和尚。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