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老虎泡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老虎泡 【名称出处】:《四川常用中草药》 【概况】: 异名 老熊泡(《四川常用中草药》),牛毛大王、空洞泡、红毛巾(《贵州药用植物名录》)。 基源 老虎泡为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红毛悬钩子的根和叶。 原植物 红毛悬钩子Rubus pinfaensis Lévl et Vant.,又名黄刺泡(贵州),鬼悬钩子(台湾)。 形态 攀援灌木,高1~2m;小枝粗壮,红褐色,有棱,密被红褐色刺毛,并具柔毛和稀疏皮刺。 羽状复叶互生,小叶3枚,椭圆形、卵形、稀倒卵形,长4~9cm,宽2~7cm,顶端尾尖或急尖,稀圆钝,基部圆形或宽楔形,上面紫红色,无毛,叶脉下陷,下面仅沿叶脉疏生柔毛,刺毛和皮刺,边缘有不整齐细锐锯齿;叶柄长2~4.5cm,顶生小叶柄长1.5~3cm,侧生小叶近无柄,与叶轴均被红褐色刺毛,柔毛和稀疏皮刺;托叶线形,有柔毛如稀疏刺毛。花数朵在叶腋团聚成束,稀单生;花梗短,长4~7mm,密被短柔毛;花直径1~1.3cm;萼片5,卵形,外面密被绒毛状柔毛;花瓣5,长倒卵形,白色,长于萼片;雄蕊花丝稍宽扁,几与雌蕊等长;花柱基部和子房顶端具柔毛。果实球形,直径5~8mm,熟时金黄色或红黄色,无毛。 花期3~4月,果期5~6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283页.图2295)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500~2200m山坡灌丛、杂木林内或林缘,也见于山谷和沟边。 分布于中国西南及台湾、湖北、湖南、广西。 。【药性】: 性味 酸、咸,平。 功效 祛风,除湿,散瘰疬。 主治 根:治风湿关节痛,刀伤,吐血,九子烂疡,目中流泪。叶:治黄水疮及狗咬伤。 ❶ 《贵州药用植物名录》:“补肾,解毒,和血。治月经不调,黄水疮,肾虚阳痿,血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根15~30g;或浸酒。外用:捣敷。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❶ 《恩施中草药手册》:“治崩漏白带:老虎泡12g,倒触生12g,车前草12g。水煎服。” 单方应用 ❶ 《四川中药志》:“治湿热带下:老虎泡根30g,金樱子根30g。水煎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