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紫檀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紫檀 【概况】: 异名 紫真檀(《别录》),赤檀、胜沉香(《纲目》)。 基源 为豆科紫檀属植物紫檀的心材。紫檀属全世界30种,中国1种。 原植物 紫檀Pterocarpus indicus Willd.又名青龙木(《植物学大辞典》),榈木、花榈木(《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历史 本品始见于《别录》,名紫真檀。 《唐本草》载:“紫真檀出昆仑盘盘国,虽不生中华,人间遍有之。”以上记载与本品相符。 形态 乔木,高15~25m,胸径达40cm;树皮灰色。羽状复叶长15~30cm;托叶早落;小叶3~5对,卵圆形,长6~11cm,宽4~5cm;先端渐尖,基部圆,两面无毛,叶脉纤细。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多数,被褐色柔毛;花梗长0.7~1cm,顶端具小苞片;花萼钟状,微弯,萼齿5,近宽三角形,被褐色丝毛;花冠黄色,边缘皱折;二体雄蕊(5∶5),子房有短柄,密被黄柔毛。荚果偏扁圆形,具翅,表皮具网纹,部分微被毛。 种子2粒。 生境与分布 生于坡地或疏林。 现多有栽培。产于广东、云南省。 。【生药】: 采集 夏、秋季采收心材。 药材产于广东、云南。 鉴别 通常为长条状的块片,长约1m,宽7~15cm,树皮及边材已剥除,内外均呈鲜赤色,久与空气接触,则呈暗色以至带绿色的光泽。导管大形,横切面成孔点,纵切面呈线条,有红色的树脂样物质,呈油滴状,散布于木纤维、柔细胞及导管中,易溶于醇。 质致密而重。 以水煮之,无赤色溶液。气微,味淡。 。【药理】:附 同属植物Pterocarpus santalinus L.f.的水提取液100mg/kg ip对小鼠艾氏腹水癌有抑制作用,可使腹水生成减少,生存时间延长,死亡率有所降低。 参考文献 医学中央杂志(日) 1971;276∶347 【药性】: 性味 咸,平。 《别录》:“咸,微寒。” 归经 《本草经疏》:“入足厥阴经。” 功效 消肿,止血,定痛,抗癌。 主治 肿毒,金疮出血。 ❶ 《别录》:“主恶风,风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 外用:研末敷或磨汁涂。 使用注意 《本草从新》:“痈肿溃后,诸疮脓多及阴虚火盛,俱不宜用。” 。【临床应用】:单方应用 ❶ 《肘后方》:“治金疮,止痛、止血生肌:紫檀末敷。” 【医药家论述】: ❶ 李时珍《纲目》:“白檀性温,气分之药也,故能理卫气而调脾肺,利胸膈。紫檀咸寒,血分之药也,故能和营气而消肿痛,治金疮。” 弘景以之敷金疮、止血止痛者,亦取此意耳。宜与番降真香同为极细末,敷金疮良。”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