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相对剥夺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相对剥夺论 研究经济地位、福利待遇、受教育程度和生活机会状况与犯罪关系的理论。 社会生态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倡导者美国社会学家J.布劳和P.布劳1979年在《美国社会学评论》上发表《不平等的代价:都市结构与暴力犯罪》一文,阐述该理论。认为经济收入和福利待遇上的差距、社会关系资源的多寡、受教育程度、社会地位声望的高低、支配权力的大小以及自我实现机会等,均可成为产生相对剥夺状态的原因。处于相对剥夺状态者因其所处的社会阶层地位而遭社会的拒绝和歧视,便反抗现有社会文化价值和行为规范。 该理论对处于相对剥夺状态的下层社会成员的犯罪有几种解释:(1)因权利冲突,中上层阶级为维护自身利益,将下层社会成员的许多行为标定为犯罪。(2)下层社会成员生存在一个由中产阶级价值观规定的社会中,其适应和实现这些价值的途径是封闭的。 (3)处于受拒绝和歧视地位的下层社会青少年从存在于下层社会的亚文化中寻求获得财富和社会地位的非法手段。(4)下层社会违法行为的风险较低。 (5)对隐案(即在官方统计中未出现的已发生的案件)的研究表明,社会对不同阶层者的违法行为的反映不同,下层社会青少年的违法行为易被标定为犯罪。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